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文化

饮料大王宗庆后:娃哈哈"无奈"的多元化之路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4:33:04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212次

    从卖冰棒起家,宗庆后用了26年时间成为胡润和福布斯财富榜首富的“双料王”。他还进入《财富》杂志“2013年50位中国商界领袖”榜单。对于“中国首富”这个头衔,他直言没有任何压力。“我的财富是一瓶水一瓶水卖出来的,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江山频有新人出,各领风骚仅几年。

    财富全球500强的榜单年年调整,中国内地的首富亦不断变化。从荣氏家族(荣毅仁、荣智健)到刘永好,再到丁磊、黄光裕、张茵、杨惠妍、王传福、宗庆后、梁稳根,过去的14年,“胡润百富榜”总共诞生了10位首富。

    层出不穷又更迭变换的中国富豪们,见证了中国财富阶层的崛起和财富社会的变迁,勾勒出起伏跌宕的财富画卷,更暗含着中国经济的产业化和国际化特征。

    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幕之际,在报道这些国际级财富创造者的同时,我们也梳理了中国内地14年来的10名首富,以及他们背后的产业变迁和商业逻辑。

    从卖冰棒起家,宗庆后用了26年时间成为胡润和福布斯财富榜首富的“双料王”。他还进入《财富》杂志“2013年50位中国商界领袖”榜单。他所打造的娃哈哈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未上市食品饮料公司。引人关注的是,2012年末,专注饮料行业多年的宗庆后却开始谋划战略转型,在杭州打造定位于精品商城的娃欧商场,进军零售业务。

    6月1日,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首富头衔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压力,目前的工作重心都在娃哈哈多元化战略上。显然,他已经准备将此次冒险进行到底。

    “无奈的”多元化之路

    尽管头顶“首富”光环,但宗庆后过得并不轻松,各方消息显示,这位饮料大王正在带领娃哈哈尝试多元化之路。

    “我有时候有点想不通,一个骷髅头的T恤都要卖1000块,我觉得一件汗衫二三十块钱差不多了吧。”在访谈中,宗庆后丝毫不避讳自己对奢侈品消费观的不认同,尽管这看起来同他目前要做的头等大事有些冲突。

    他计划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开设100家商场,销售意大利Gregory、西班牙Groc等在中国知名度较低的欧洲品牌,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的奢侈品”。

    在外界看来,宗庆后的多元化之路瞄准奢侈品商场有些冒险。事实上,这次拓展也带有几分无奈色彩。

    2012年,娃哈哈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6.31亿元,同比下滑6.23%;实现净利润80.58亿元,同比增长16.93%。而在2008年,娃哈哈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7.2%,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50.36%,从2009年到2011年,营收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12年却变为负数。

    “饮料行业每年还是以20%速度增长,但再增长可能就有问题,饮料行业不能过度发展,否则会陷入恶性竞争。”宗庆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面对增长乏力的饮料市场,娃哈哈不能慢下来。宗庆后面临着多元化、国际化两种选择。

    “欧洲经济不景气,不适合对外投资。”宗庆后说,娃哈哈没有银行贷款,还有大量存款,现金流充沛,而且不少大专院校、企业、研究机构都愿意与娃哈哈合作,它已经具备多元化的条件。

    宗庆后的娃欧商场将成为工厂直营店的聚集地。事实上,这种缩短销售通道,减少费用的零售模式在奢侈品市场并非首创,在国内多个一线城市扎根的奥特莱斯便是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奥特莱斯在中国多年却饱受“变异、山寨”等非议。

    宗庆后表示,娃哈哈将在一线城市搞有特色的商场,二、三线城市做商业综合体。“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缺少好的商业综合体,就是要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吃喝玩乐以及休息的地方”。

    首富“战术”:冒险与谨慎

    宗庆后的娃欧商场自2012年底开业后,除被业内质疑太冒险外,还曾被媒体曝出沦为“空城”。而对于娃哈哈的多元化战略,他也比较谨慎,计划先在杭州试点,成功后再复制到其他城市。

    事实上,自宗庆后1987年接手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起,冒险与谨慎两种看似冲突的基因便深种在他的商业逻辑中。

    公开报道称,当年宗庆后创业时手上握有借来的14万元巨资,但他只是简单地粉刷了一下墙壁,买了几张办公桌椅,就开张了。因为舍得吃苦,只要有人需要冰棍,当年正处于四十不惑的宗庆后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都会准时送货,赚取几厘钱的利润。

    后来,凭借自己摸爬滚打建立的销售网络,宗庆后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生产儿童保健品。1991年,娃哈哈集团公司得以组建,主营业务也开始转向饮料市场。

    多年以来,除了此次涉足奢侈品商场外,宗庆后另外两次跨界同样值得一提。

    1996年,娃哈哈纯净水诞生,这意味着这家公司开始从儿童产品领域向成人产品领域拓展。这一动作在宗庆后本人眼里是娃哈哈成长史上最大冒险之一。当时娃哈哈在国内儿童饮料市场占据最大份额,而当时的纯净水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有经验可寻。不过宗庆后却大胆地在第二年将生产线和产能扩充了一倍,抢占大批市场。

    2002年以童装为起点,宗庆后开始跨行业发展。2009年,娃哈哈又与荷兰一家工厂合作加工贴牌奶粉,进入婴幼儿奶粉市场。当时国内奶粉市场正处于信誉受损的关键期,宗庆后的举动也曾引来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宗庆后在此次合作中同样将冒险中的谨慎特点发挥到极致,他所选择的合作方式并不需要娃哈哈投资,从而降低了经营风险。

    此外,宗庆后的另一个特点精力充沛,也是其成为内地首富的一大推力。曾有媒体报道,宗庆后恪守着严格的生活作息表,朝六晚十一,坚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他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了这点,“忙碌惯了,闲着很难受,我早上不到7点就会去公司”。

    多年来宗庆后从不度假甚至从不过周末,每年他都会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跑市场,从经销商、消费者那里获得市场信息,从最初的儿童营养液,到现在娃哈哈拥有的近100个品种的产品线,大部分产品的创意都来自于他,再由研发部门去开发。

    面对近期马云、史玉柱、刘永好纷纷“让位”,宗庆后直言自己距离退休还很早。

    规模下的高利润

    去年,宗庆后成为胡润和福布斯的双料首富,这也是他继2010年后再一次登上胡润首富的宝座。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娃哈哈规模的不断扩大,2012年,宗庆后家族持有的娃哈哈股份由数年前的60%增至80%,是他财富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近年来娃哈哈的估值在不断增长,这从其利润上便能窥见一二。2011年,在全国饮料20强企业中,娃哈哈的产量占总产量的25.6%,收入占43.4%,利润占比高达53.8%。

    而在高利润的背后,宗庆后的产业布局逻辑也有所隐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年由于娃哈哈饮料生产线需要维修和保养,宗庆后选择进入电机行业,在拆装机的过程中,娃哈哈的技术人员搞清楚了机械原理,并成立了自己的机电研究所,目前旗下的两家机电厂利润已达8000万元左右。

    这看起来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不过,宗庆后的商业抉择也有失算的时候,但是他总能及时拉住刹车。他称这种策略叫小步快跑,并强调产品一定要形成规模,否则没有竞争力。

    不管是零售商城,还是饮料制造,宗庆后一直强调规模效应。他表示,他做十亿元的广告,如果销售额是一百亿,那么只用了10%的资金,如果销售额是两百亿元,那么只用了5%的资金,如果销售额是三百亿元,那么只用了3.3%的资金。

    为了保持高利润,他还不断推出新产品。“饮料的同质化竞争就是低价竞争,我生产的东西你没有,就不用跟你恶性竞争”。

    在商海打拼多年的宗庆后也开始有所改变。由于娃哈哈全员持股,宗庆后多次表示集团不会上市。不过由于零售业投资大、回收慢的特点,他告诉记者,已准备将娃哈哈的零售业运作上市,时间大概需要6~7年。

    对于“中国首富”这个头衔,他直言没有任何压力。“我的财富是一瓶水一瓶水卖出来的,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