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人物

六小龄童获得“世界杰出名人榜”终身成就奖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2-04 13:37 来源:本站  作者:张敏    点击量:174次

  中国品牌网讯:作为一年一度的全球华人盛典,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杰出华人名人、明星,为何六小龄童能够入选呢?

  据悉,自“世界杰出名人榜”活动启动以来,300多万网友共推荐了100多位中国候选人,其中不乏很多一线明星,经过中国区评委的投票,评委会共提名了7名候选名人,经过三轮投票,最终评选出了10位获选名人,最后追加一轮投票评选出了终身成就奖,六小龄童最终当选。“世界杰出名人榜”推选委员会主席,马来西亚拿督陈豪表示,“六小龄童先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著名华人艺术家,他在《西游记》中所扮演的孙悟空,不仅是经典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几代人的经典记忆,更是传递了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乐观向上的中华灵魂。”曾有人总结出历年来我国电视荧屏难以超越的艺术形象,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名列榜首。

  此外,我们了解到,2014年12月18日,六小龄童荣膺“2014品牌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他以高尚的艺德与精湛的表演,打动与影响了几代人。2009年12月18日,六小龄童借在《西游记》中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荣膺“建国60年功勋品牌人物”。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为获奖者六小龄童颁奖。这也是对这位著名的老艺术家的尊重和肯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为获奖者六小龄童颁奖。

  本报记者曾多次采访过著名演员章金莱老师——六小龄童,他平日配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性格开朗、活跃善谈。他对艺术的认真、为人的谦虚与待人的诚恳,让我感动。“一个人一生做精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如果说我的前半生是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那么后半生,我希望更多地去传播中国西游文化……”已年过半百的六小龄童此次表示,自己能在海外获得“终身成就大奖非常荣幸,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全体中国演员的荣誉。”

  26年前,父子异国首次联袂献艺,乃艺坛盛事

  26年前,30岁的六小龄童与66岁的父亲六龄童,曾随“中国民族艺术团”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槟城、怡宝、美里诗巫、古晋、沙巴等地演出,就曾掀起了一股“孙悟空”热。当年,六龄童父子除了演出,还接受了马来西亚众多媒体的采访。当时,马来西亚的《南洋商报》、《马来报》等多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几乎天天用整版篇幅介绍艺术团演出的盛况。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镜头还被专门剪辑成一盘《大圣闹天宫》的录像带,剧中的歌曲也被录制成一盘《西游记歌曲》录音磁带。有关“孙悟空”及中国民族艺术团的报刊、纪念品等都成了“抢手货”。父子两个同台演出的压轴节目《两代猴王迎巨龙》,一个是电视剧里的装束,一个身着戏装,拳棍穿插,20分钟的精彩表演把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被报纸誉为“一个宝刀不老,一个风华正茂”、“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父子美猴王,首次联袂献艺,乃艺坛盛事。”

  谈起父亲六龄童,六小龄童无不伤感地告诉记者,享年90岁的父亲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至今怀念深切。六龄童原名章宗义,曾任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浙江绍剧院院长,中国剧协理事、浙江省剧协副主席、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他开创了猴戏“活、灵”的南派风格,被誉为“南派猴王”;他活跃于舞台几十载,2013年被授予“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他广受戏迷热爱,毛泽东、郭沫若看完其表演后,都撰诗称赞……“南猴王”仙逝,传奇依旧!

  “父亲90年的人生,应该说在艺术上已经赴西天取完了真经,没有什么遗憾了。”六小龄童表示,如果父亲九泉有知,儿子此次获此大奖,父亲应该会很欣慰。他说,“作为‘南猴王’的儿子,我的心一直和父亲是相通的——他总是希望自己所喜爱的中国猴戏得到延续。26年前,我和父亲在马来西亚同台演出是首次,至今难忘。后来,我和父亲还同台演出过《父子美猴王》,也曾掀起过一股《西游记》热潮……一切的一切,如今都成永恒。我心底最感激的是父亲……”

  父亲曾跟我 “约法三章”

  “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伯父,他们都是我最敬佩的亲人。曾祖父作为浙江绍兴的一个村民,在农闲、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参与演戏,演得最多的就是猴。祖父更是喜欢演猴戏,以至后来他有了‘赛活猴’的名号,也算是地方上的一名角了。在我们这个‘猴王世家’形成的过程当中,祖父起着无比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戏曲演员,他还在上海开设了一家老闸大戏院,把所带去的绍戏班社扩展成了同春舞台。我的伯父是鼎鼎有名的‘七龄童’,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原始编剧、原始导演。伯父艺术天分很高,扮相也很漂亮,不但能演猪八戒,还能演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正反面人物。当时伯父七龄童的号(伯父七岁登台献艺)已经很响亮了,我父亲到上海后也演出成功。这事很新鲜,一位印刷工人想都不想,当场给父亲取了‘六龄童’的艺名,印上了演出的说明书,让这哥儿俩相得益彰。没想到自此以后,我们家便从此跟‘六’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出《霸王出世》之后,父亲又接连登台演出了好几天,来看热闹的很多,很快,父亲就成了绍兴大班的小童星。‘六龄童’的名字最终挂到了老闸大戏院的门口……”

  “23岁那年,我出演《西游记》之前,父亲就跟我 ‘约法三章’: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你一定要演好孙悟空,这不仅是关系你个人的事,也是关系我们整个猴王家族,更是关乎整个剧组的事。”六小龄童回忆,父亲为了让他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对自己进行了多少次“临阵磨枪”式的训练。父亲带他去公园里看猴子,给他讲解了孙悟空身上的人、神、猴三种属性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父亲还特意详细地讲解了自己所演的36本绍剧《西游记》里连台本戏的故事;父亲还带他去拜访了国画大师程十发,动画片大师、《大闹天宫》的导演万籁鸣,《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等艺术界老前辈,向他们致意,从他们那里获取教益,汲取养分。那时,张乐平先生看到老友之子前途有望,大为高兴,还为六小龄童专门创作了“西游版”《三毛流浪记》,画面是三毛骑着金箍棒飞上天,他把这幅漫画送给了六小龄童;而刘海粟大师则专门为六小龄童题写了“西游之路”的题词……从此,六小龄童正式走向“取经路”。

  母亲有很多细节,至今让他感到温暖

  “吃苦差不多是折磨自己吗?那么你母亲支持你吗?”章金莱老师说:“我的母亲是不太支持我再去学猴戏的。因为我的两个哥哥都可以说是因为练功太苦而早逝了。父亲因为演猴戏,成了文艺黑线人物了。但他们反对我学戏,是从关心我出发的,是为了我好。他们其实非常关心我。在绍兴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天很冷,我知道母亲不忍心让我去练功,于是我把闹钟放在手边,一响,我醒了,马上就按了下去,然后一个人偷偷起来去练功,当时以为母亲不知道,其实她是知道的。母亲心疼我,在我睡觉之后,偷偷将闹钟停了,我开始不知道,以为是自己睡觉的时候碰到按钮才停了的,后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她再来关我的闹钟的时候,我装着睡觉不知道,等她走了,我再悄悄调回来,仍旧天不亮就出门去了。母亲看到这样,也没有办法。其实那个时候母亲是含着眼泪看我离开家的。”

  “母亲一生的贡献巨大。她从小上私塾,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家闺秀。她一生没有参加过一天的社会工作,解放后流行妇女去就业,政府也给她做了安排,但母亲没有参加。我曾问母亲,她说是因为家里孩子太多了,11个孩子,照顾不过来啊。”他说。

  在章金莱的记忆里,母亲有很多细节至今让他感到非常温暖。“在我的印象里,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母亲总是把饭菜做好,把碗筷摆好了,等着我们来吃。而且,吃饭的时候,她从不坐在所谓的‘上座’,而是侧坐一旁,让父亲坐正位。往往是我们吃完之后,她才上来吃一点剩饭剩菜。可以说,我们小时候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觉得我们吃好了,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享受。虽然她一生默默无闻,但她认为她一生有最重要的作品:丈夫和孩子们。可是孩子们实在太多了,于是她有时候也会开开玩笑,说自己简直生活在动物园里,周围都是一群‘猴子’。”

  “‘文革’中父亲被打倒,‘造反派’去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划清界限’,但母亲的脑海中根本没有‘离婚’二字,她还经常带我去牛棚看父亲。我记得给父亲送去的香烟每一支都被造反派撕开,担心藏着什么纸条,最后留给父亲的,只是一堆烟丝。母亲对父亲说:‘只要你能坚强地活下去,就一切都好。’后来父亲曾对我说:‘如果不是你母亲,那时我肯定自杀了。’父亲进了‘牛棚’后,家中的经济非常窘迫。父亲每月只有15元的工资,都寄回绍兴老家去养姥姥了。已经工作的大哥、大姐、二姐把微薄薪水中的大部分交到母亲手里。母亲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地打理着这个家。为了增加收入,母亲带着我们糊信封……在那种情况下,母亲忍受着各种委屈,默默地坚强地操持着这个家。无论多么困难,我从来没有看到她愁眉苦脸过,哭泣过。

  “‘文革’结束后,父亲平反了,国家补了两万多元工资。这在当时真是一笔巨款,母亲把这些钱用于报答那些当年帮助过我们的亲戚朋友。当年借给她三元五元,她就会给他们买一辆自行车,或者买一块手表。这两万多元钱几乎让她报答完了。她认为,情义无价,人应该知恩图报。”在章金莱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是伟大的。他满怀深情地说:“如果父亲是我的艺术楷模,母亲则是我的择偶标准。”

  前半生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要传播猴文化

  六小龄童说:“我的前半生传承猴戏艺术,后半生致力于传播猴文化。猴文化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历经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得正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灵山。只要有信仰,努力坚持都能达到山的顶峰。”

  今年国庆期间,央视一套播出了六小龄童录制的《开讲啦》国庆特别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在录制现场,56岁的“孙悟空”劈叉惊呆观众!想到中美合拍的3D魔幻电影《西游记》(暂定名为《敢问路在何方》)里,六小龄童依然是主演,更令人惊异和心生敬意。六小龄童介绍,自4月15日项目启动以来,该片的拍摄一直在按美方的创作习惯与理念有条不紊地进行着。9月初,摄制组主创人员一行17人,参观了江苏淮安的吴承恩故居、美猴王世家艺术馆、河下古镇及古淮安府衙等,还拜祭了吴承恩墓。10月,该片正式开始制作,银幕再现齐天大圣美猴王真正归来,2016年猴年将与海内外的观众朋友见面。

  六小龄童说:“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问我耍不耍得动,我就在现场表演了一段金箍棒,还说要演到80岁。这必须要保持好心态。当然,演电影和舞台剧不一样,舞台剧一两个小时,演员要完成连续的动作,电视、电影是分切的。至于为什么我要亲力亲为去演,我觉得拍电视剧《西游记》那时我23岁,是演猴戏最好的状态,之后各种艺术形式都出现了,不少作品也对这一名著去恶搞、戏说。我觉得,票房越高,危害越大。因为现在中国还没有分级制影视作品和场所,老人孩子一起看。文艺工作者要有创作底线。拍出人民喜欢的经典作品,要拍出积极向上的东西,我们要有信心把《西游记》做得更好!”

  今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建馆200多年来,第一次有了神话人物,就是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的形象。“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这件事说明中国文化开始慢慢被世人熟知。”六小龄童自豪地说,“今年2月16日,我作为第一位中国演艺界人士在牛津大学的讲台上传播我们的西游文化,今年4月份又去了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就是居里夫人大学。在法国,我见到了中国的一个女士和她的法国籍丈夫,他们共同翻译了《西游记》法文版。”六小龄童说,了解中国人必须了解孙悟空,读懂了《西游记》就读懂了中国。

  前不久,六小龄童接到北京卫视春节联欢晚会剧组的邀请,将作为重要嘉宾在2016年1月下旬参加晚会的录制,这是他在北京定居27年来第一次参加北京电视台的春晚,他特发微博问网友们希望他在晚会上以什么形式参与、表演节目?他依然相信,自己会把传承西游文化做得更好。

  刚刚从马来西亚领奖回国的六小龄童,于11月28日下午四时乘航班到达了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晚饭后参观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南联大纪念馆等。29日上午,国内首个以演艺人士个人名字命名的“云南师范大学六小龄童图书阁(馆)”启用仪式在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今年5月18日,六小龄童做客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第十九讲,以《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为主题进行了讲演,并受聘为云师大荣誉教授。此次他希望以图书阁为契机,立足云南向东南亚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

  “演过一个好角色,有一个好太太,还有一个好女儿,我挺知足,很幸福。我还是那句话:60岁之前,我要为我的最后两大人生愿望而奋斗。退休了,我就去淮安,因为那里已经成了令世人瞩目的旅游热点,它就是以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艺术馆为主要景观的仿明代园林建筑景区。吴承恩运用神话、鬼怪、幻想的方式写出了名著《西游记》,塑造了天马行空的美猴王形象,而我们章氏猴王世家演绎取材于《西游记》的猴戏,扮演美猴王已经延续四代,历经百年。到吴承恩纪念馆看门养老,这样的一生我觉得很圆满……”六小龄童说到这里,端起他的川红功夫茶,泯一口,“说累了,休息一会儿,这叫张驰有度,也是养生。”

  一部《西游记》年年热播荧屏,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六小龄童,早已经成了美猴王“孙悟空”、“西游记”的经典代名词。采访中,大家最熟悉的《西游记》主旋律《敢问路在何方》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是啊,“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