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白鹭飞进龙岩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4:23:24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229次
汀江源头水质清澈
汀江源头水质清澈
因为水质清澈,当地开发了旅游景点
因为水质清澈,当地开发了旅游景点
湿地公园物种丰富(资料图)
湿地公园物种丰富(资料图)

  东快记者陈雪芳文/图

  身在龙岩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内,“两只白鹭上青天”,是龙岩长汀县三洲镇党委书记蔡铭泉多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这里的地表温度74℃,一个鸡蛋打下去,没多久就熟了。这里号称我们长汀的"火焰山",别说是鸟,连虫子都不来。”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原来的“火焰山”,不但迎来了白鹭,还有鸳鸯,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停留,“火焰山”不但成为历史,还准备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日,东南快报记者跟随2014年福建环保世纪行小组走进长汀,了解山清水秀的长汀背后的故事。

  A 上万亩杨梅树满山遍野

  草木葱茏白鹭流连

  12月9日,在龙岩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内,跟随电瓶车的步伐,可以看见公园内草木葱茏,土壤肥沃。倏忽一声鸟叫,有白鹭在芦苇上停留。而公园内的山坡上,则种着满山遍野的杨梅树。

  据当地三洲镇党委书记蔡铭泉介绍,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因杨梅而生。2000年以来,当地政府把杨梅作为支柱产业,不断扶持,培养、壮大。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三洲镇杨梅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260亩,其中初步盛产6000亩,试产5000亩,2012年全镇出产杨梅2000余吨,产值6000余万元。

  蔡铭泉说,为了解决杨梅的种植、保鲜、销售等问题,当地政府引导种果大户成立杨梅产销协会、杨梅专业合作社等,对杨梅的种植进行指导和管理,并于2008年开始举办了杨梅节,组织农家游等活动。

  根据当地林业部门的报告,东南快报记者发现,该湿地公园现有的野生脊椎动物共有180种。其中,鱼类5目13科57种,两栖类3科7种,爬行类7科20种,鸟类12目34科81种,哺乳类6目10科15种。“鸳鸯和白鹭,还算是比较常见的。”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湿地公园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花蟃鲡、虎纹蛙、雀鹰、赤腹鹰、普通鵟、红隼、草鸮、领鸺鹠和斑头鸺鹠等。

  “山脚下的湿地公园,现在形成小气候,为动物和杨梅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条件。”蔡铭泉说,现在的湿地公园看上去很美,正在全力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过在30年前,这里却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火焰山”。

  B 曾是寸草不生的“火焰山”

  鸡蛋打到地上很快就熟

  长汀县林业局梁国辉副局长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依旧忍不住地感叹。30年前,他在林业局还是一名普通员工的时候,就参与了“火焰山”的改造。

  “那个时候真的是寸草不生啊。”梁国辉和蔡铭泉用了一样的比喻。“火焰山”的地表温度74℃,一个鸡蛋打下去,没多久就熟了,因为这样的地质条件,当时考虑种杨梅,也是出于杨梅抗旱的缘故。“可是这抗旱,在我们这里派不上用场。”梁国辉说,由于没有经验,再加上条件不良,当时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由林业局工作人员走在队伍前头,先对杨梅进行种植。

  到三洲镇种植杨梅,吃住都要在当地,局里很多干部都不愿意去,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当时林业局想出了个激励政策,谁下乡去种杨梅,提干、评职称,都可以优先考虑。当时就派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16个人在当地,一干就是3年。

  “可以说前面20年都是在打基础吧。”梁国辉说,由于山上没有植被,种下的杨梅树缺水,小组成员们便在每一亩地里挖水坑,给杨梅树提供水分。经过20年的努力,杨梅树长成后,拦截了山上的雨水,雨水汇集到山下,2000年左右,其他植被开始逐渐恢复,湿地公园逐渐形成。2013年,竟发现有候鸟停留在此,不但有白鹭,还出现了鸳鸯。

  C 湿地公园历经几代孕育

  是长汀“保土治水”的缩影

  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到长汀水土流失区考察。次年1月8日,他作出批示,强调应继续做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地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为响应这一号召,2000年,时任长汀县长首次发布《封山育林》县长令,巩固封山育林、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可以说这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取得的成果。”长汀县委书记魏东说,长汀地处福建西部,是汀江源头,流域面积2603.8平方公里,占全县境内流域面积84.2%。在八十年代,由于长汀的水土流失情况极为严重,想要治水,先要保土。因此全县都开展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的一系列办法,湿地公园可以说只是当时长汀的一块缩影。

  “其实最开始,这个举措开展得并不顺利。”梁国辉说,由于当时农民都是使用木柴烧火做饭,因此要想让村民花钱买煤,其实并不容易,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并实施“林业园”制度,花钱请农民来看护树林,并对每片林子轮流“分禁草”。

  “有的村子,村民制作了大公告,"谁家砍树,杀猪一头,放电影一场",这在当时,是极为昂贵的代价了。”魏东说,经过几代人的宣传,村民们“保土治水”的意识越来越强,经过几十年,才出现了这样一个山明水秀的长汀。

  根据长汀县林业局的数据,东南快报记者了解到,长汀的林地面积由1986年的275.4万亩提高到2011年的370.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森林蓄积量由1024.8万立方米提高到1288.83万立方米。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