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浙桐乡皮革城沦为鬼城 600多业主被套牢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4:20:04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238次

  区域·城市桐乡“市重点工程”沦为“鬼城”

  在一本陈旧得泛黄的招商手册上,记者看到了浙江嘉兴桐乡鞋业皮革城计划建成后的模样:商场一楼的中庭竖立着三棵巨型椰子树,透过玻璃穹顶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在浙北这座县级市,这样的布局算得上时髦。

  然而,尽管对接着乌镇每年数百万的游客资源,开业时被许多人视为“政府一号工程”,这座曾计划与被视为中国皮革业龙头市场的海宁皮革城分庭抗礼的商贸综合体却没能谱写辉煌篇章。

  造访的人都会对它寥落的近况唏嘘不已:玻璃橱窗多处残破,往里探视,不完整的塑料模特横七竖八,包装用的纸盒、挂衣架等旧物一片狼藉,连外立面的墙灰都已经被剥蚀,早已没有了生气。只有雨声反复砸落在昔日精心打造的莲花雕塑上,显得既铿锵又肃杀。

  记者在桐乡市政府2005年一份“专题会议纪要”上看到,桐乡首座皮革城当时被确立为“桐乡市重点专业市场”,当地媒体也曾对它叫板海宁的商业前景大着笔墨。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愿望都在后来重复建设导致的恶性竞争中落空。

  据悉,执掌这座废墟的幕后老板如今也正试图重整旗鼓,想将皮革城的“旧瓶”装上尾货市场、毛纺城这样的“新酒”,而至于能否涅槃重生,目光又重新聚焦在当地政府的作为上。

  600多个业主被“套牢”

  “2005年投了20多万买的商铺,等于买了一只垃圾股,还不能割肉。”在桐乡鞋业皮革城原先人气最旺的一楼,记者见到了独自驱车前来的业主孙铮,他在全国多地投资商铺,此处被他视作唯一的败笔。

  “2004年我在上海柳州路买过商铺,后来被收购,赚了100多万元;在花桥买的是沿街商铺,每年租金收入也超过2万元,只有这里不光利润打水漂,什么时候脱手也是遥遥无期。”孙铮说罢,碾了碾撒在地上的烟灰,旁边则是堆积如山的装潢垃圾。

  据记者了解,2006年开业时,桐乡鞋业皮革城也曾风光一时。“前期生意好的时候,一个商户每月可以赚十多万元,我许多朋友组团过来,现金用完还要借钱采购,最景气的头几年,停车场根本不够用,私家车和旅游大巴都要停到皮革城对面的空地上。”孙铮对记者回忆。

  另一位本地业主告诉记者,由于销售火爆,抢购甚至需要托关系“开后门”。“因为项目开发商和我的单位有工作往来,我是靠着内部渠道才抢到了一套底楼的商铺,当时政府非常重视这个项目,银行贷款配合也很给力,一般情况下购买商铺只能贷款五成,皮革城项目允许贷款六成。”

  谁也没预料到,彼时的热火朝天只是昙花一现。6月10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皮革城已经人去楼空,只有靠近正门的位置徒留了两位商铺租客,由于访客寥寥,正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股票行情。

  “我们是专门做皮带批发的,几乎不做零售,所以图租金便宜,把这里的商铺当作客户提货的仓库用。”租客徐玉萍对记者坦言,尽管每月租金总额只需要2000元,目前经营状况也只是勉强维持,淡季甚至入不敷出,“现在房子还会漏水,我们不得不自己掏钱把水管引到厕所,物业基本荒废了。”

  据孙铮介绍,目前业委会成员大约有600多人,“有的投资者是举家购买,一家人买了5套,也有不少是老年人,原先打算做养老用。”在他看来,桐乡鞋业皮革城沦为“鬼城”的分界点是鞋业皮革城幕后老板的“换手”。

  记者获悉,桐乡鞋业皮革城的“老东家”是浙江聚宝置业有限公司,其于2007年被上海仲盛集团整体收购。孙铮告诉记者,仲盛接手后,曾一度打算将其转型为“韩国服饰城”,“当时还专门新建了两部观光电梯,想将皮革城楼上几层打造成韩国服饰市场,原先的许多商户都因此被清空,但最终韩国项目谈判失败,整座城闲置至今。”

  当时被确立为“桐乡市重点专业市场”的皮革城如今已是一片萧条的景象。

  皮革城已经人去楼空,只有靠近正门的位置还有两位商铺租客。

  白热化的同城竞争

  事实上,韩国项目的功败垂成很可能只是导火索。从地理位置看,桐乡鞋业皮革城可谓得天独厚,不仅紧邻浙北地区最大的客运站桐乡客运中心,距离国家4A级景区乌镇仅15分钟车程,而且和著名的海宁皮革城毗连——也正是这种溢出效应,曾令市场对它的商业前景充满期待。

  但骨感的现实却给了桐乡当头棒喝,它不只没能分羹海宁的皮革“蛋糕”,还因为惨烈的同城竞争而元气尽失。记者实地考察发现,站在桐乡鞋业皮革城广场上环顾,附近不仅建有浙北皮革广场,还有一座打着“皮革航母”旗号的世贸中心。

  根据公开资料,桐乡世贸中心在2009年被确立为浙江重大商贸项目,桐乡市政府2008—2009年度重点工程,占地206亩,主营业态包括了箱包鞋类、精品皮衣、裘皮服装、精品毛衫等几大板块,和桐乡鞋业皮革城的设置大同小异,但体量明显要大出许多。

  而浙北皮革广场的布局也和桐乡鞋业皮革城如出一辙。“这两座皮革城都是2009年新建的,当初在建桐乡鞋业皮革城时,政府和开发商都口头承诺过将是唯一的一座,后来却以各种名目陆陆续续兴建。”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北皮革广场和世贸中心都以旅游商品和小商品名义报批,最后却形成了扎堆皮革市场贴身肉搏的局面。

  记者还注意到,虽然不像桐乡鞋业皮革城那样关门歇业,另外两家皮革城的销售情况同样不尽如人意。在浙北皮革广场内,商场一楼进口处虽然设有一座咨询台,但却无人值守。而连接不同楼层的双向并排自动扶梯上也空空荡荡。

  从商场一楼逛到三楼,记者发现每家店铺内都空空如也,甚至一楼收银台也不见有店员把守。除了淡季销售本就比较清淡的皮草、皮衣,箱包和鞋子也乏人问津。在一家箱包店内,一位女店员百无聊赖地趴在柜台上把玩手机,记者经过时也没有抬头迎客。

  相比之下,世贸中心略有人气,偶尔可以见到零星的购物者前来,但对于整个体量而言仍是杯水车薪,许多商户还贴上了店铺转让的纸条。

  值得一提的是,现状暗淡的桐乡皮革业似乎仍在加大马力开拓新的商贸市场。记者在世贸中心看到巨幅广告,写明“走起,到二期去看看”。据记者查询网上公开资料,二期占地、店铺数均与一期相仿,相当于要在一期市场的东北面再造一艘“皮革航母”。

  崇福皮毛,桐乡皮革城的新思路?

  作为桐乡发展皮革业的参照对象海宁,近几年商户的销售情况虽有波动,却相对平稳得多。根据上市公司海宁皮城披露的信息,2014会计年度的租金水平仍然高于2013年。

  对比海宁,桐乡究竟怎么了?这个问题也萦绕在身处其中的圈内人心里。“桐乡和海宁还是有差异,桐乡的皮革商贸市场并没有形成气候,海宁皮革城是上市公司,商贸起步早。”嘉兴皮毛和制鞋工业研究所一位匿名人士对记者分析。

  目前依然留守桐乡鞋业皮革城的租客李勇也表示,桐乡没有形成前店后厂的皮革产业链,所以无法与海宁正面抗衡,“皮革城并不是海宁的发明,在它之前,河北、辽宁都有,但都因为粗制滥造走不远,海宁的核心竞争力是多数皮革加工商都较正规,我们桐乡现在的货多数还是从海宁批发的。”

  记者调查发现,对桐乡而言,直接拥有原产地优势的其实并不是皮革,而是皮毛,最集中的皮毛生产大本营位于崇福镇。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05年,崇福就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皮草名镇”,崇福皮草企业还参与制定了“皮毛服装”、“皮革服装”等18项皮毛行业产品标准。

  崇福镇皮毛协会秘书长姚夏其对记者介绍,目前崇福镇共有多达1700多家皮毛加工商,去年利润加税收一共收入超过33亿,销售额达到了175亿,近几年的增速都在10%以上。

  “崇福镇的皮毛产量可以占到全国皮毛总产量的近40%,而崇福皮毛加工业的总产量占到全镇工业总产量的40%~45%,是支柱行业,目前海宁皮毛有50%的供应商是来自桐乡。”姚夏其告诉记者。

  而崇福自己也打造着前店后厂的商贸模式,由于是点对点的精准定位,占地4万平方米的“皮草大世界”近几年销量并未明显受到经济回落的冲击。“2013年暖冬,皮毛原材料价格较高,销量下降了一些,但是大世界的经营面积增加,总体利润加税收也达到35亿~36亿,2014年成本压低,情况好转,达到40个亿左右。从上半年情况估计,今年也能持平。”姚夏其如是说。

  记者实地考察的情况亦显示,处于淡季的皮草大世界各个商铺都在装修,施工人员大多反映,每年都会接到装修订单,生意相当稳定。

  姚夏其坦言,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目前旅游业对于崇福皮毛业的反哺作用尚不明显。这似乎为旅游大巴必经的桐乡鞋业皮革城提供了一种转型思路。

  业主呼吁政府给力

  实际上,这座“废墟”能否重整山河也是开发商的一块心病。桐乡鞋业皮革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歆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盘活这部分资产一直是公司议桌上的命题。

  “现在我们已经招商了一家占地2000平方米的餐饮公司,D区的一层630平方米打算建成毛纺城,租给一个温州老板,因为桐乡周边做羊毛衫的小作坊很多,他可以根据周边市场来决定经营范围。”郑歆瀚告诉记者,广东一位老板还打算择地建造一个尾货中心,帮助消化外贸库存,目前双方就招商细节问题正在谈判。

  不过,从事金融信息服务业的业主李漾(化名)却告诉记者,尾货中心前景迷人,能否花落桐乡还要视地方政府给力与否,“绍兴政府现在也想拉拢这个广东老板,还由政府出面提供各种优惠条件配合招商,桐乡政府也应该积极参与,尾货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比如说广州生产的手表、拖鞋,桐乡生产的过季的羊毛衫和蚕丝被等等,都可以放到这个市场上销售,再建立对接旅游客流的规范,发挥桐乡的优势。”

  不过,从事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她也道出心中忧虑:“如果政府不积极甚至不作为,我们还是担心开发商后期会放弃对皮革城的运营,毕竟对它来说,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来变现,最简单的玩法就是拿这座城作为银行融资抵押,或者是作为P2P项目的资产证明,再或者作为固定资产索性打包卖给基金来脱手。”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