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非专利药领先 中企从印度药厂3倍工资挖人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4:14:29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42次

  外媒称,中国的制药公司开始以高薪从印度公司“挖墙角”,吸引资料汇编归档和英语能力皆强的顶尖科学家以加强制药配方部门的能力。这一趋势愈演愈烈,而眼下印度正试图减少制药所用原料药或原材料对中国供应的依赖。跨界挖人才可能会危及印度的制药商,并进一步加剧这两个亚洲经济之间的竞争。

  据印度《经济时报》网站9月1日报道,虽然两国吹嘘拥有的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的制药机构的数量旗鼓相当,但是中国在原料药方面要领先印度一大块,印度则是在生产和出口非专利药特别是对受管制市场出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报道称,印度拥有约700家得到美国FDA认证的制药厂,而中国有约600家。据金融服务机构埃德尔魏斯集团2014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然而,印度获批的“药物主文件(DMF)”超过300份,占到美国市场的近三分之一,而中国则落后于印度,获批的DMF约为150份。

  印商业部一位高官在希望不透露姓名的情况下说:“近来中国公司加大力度雇佣制药界科学家中的佼佼者,那些具有很强系统陈述分析能力的高级科学家,他们中一些人目前就效力于在华有业务的印度制药公司。过去两年中至少有50到60名印度制药界的专家被中国企业挖角。”

  报道称,Natco制药公司执行副总裁纳拉扬·拉奥说,为吸引印度科学家到中国公司工作,中国的制药公司提出了诱人的一揽子薪酬,几乎是印度公司支付薪酬的2.5倍到3倍。拉奥说:“除丰厚的一揽子薪酬外,,印度科学家还被中国生机勃勃的都市和中国公司提供的健全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及安全的工作环境所吸引。”拉奥曾在中国工作近5年,担任下属雷迪博士制药公司的这家合资企业亚太业务的负责人。

  印度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会长阿帕吉说:“几起某些中国大制药公司雇佣印度高级制药科学家的例子已引起我们的关注。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加强在美国和其它受监管市场提出简略新药申请(ANDA)的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构建生产仿制药品的强大能力。我们猜测这一趋势应该在一段时间里有助于印度公司增加在华的存在,反之亦然。”此番讲话证实了这一趋势的存在。

  一位不希望他本人及效力公司的名字被透露的印度高级科学家说,他无法拒绝现在的雇主提供的如此丰厚的薪酬和设施,他是两年前受雇于这家位于东部沿海上海附近的制药公司的。不断增加雇佣印度高端人才的中国的制药公司在浙江、广东、江苏和河北省设有工厂。

  毕马威印度分公司生命科学业务负责人帕尔尼特卡说,为支持在生命科学部门获得价值链的提升,中国对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中国政府和公司通过组织职业招聘会在全球范围内网络人才,吸引有专长的劳动力。  他说:“在中国提升价值链,由制造业的‘简单制造’向‘复杂制造’攀升之际,将需要加大对研发活动的关注力,从而会进一步推高对特殊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他还说,中国正在以相对有竞争力的一揽子薪酬与福利来吸引印度的人才。 中印咫尺(Inchincloser)是一家从事中印语言文化交流的顶尖咨询机构。该公司创始人纳齐亚·瓦西说:“最近这批学习普通话的100名高级专家中有近15位来自制药部门。”

  报道称,毕马威的帕尔尼特卡说,中国公司过去几年中对研发投如巨资,制药业研发活动的开支2011年超过32.5亿美元,而在此十年前仅为1.62亿美元。目前出现的这一趋势证明可能会对印度制药商的未来构成严重威胁。印度制药企业Glenmark印度业务负责人瓦苏德万认为,这一趋势会对印度制药企业形成威胁,“中国显然已认识到原料药已无太多价值可挖,是时候提升价值链了。中国企业构成了严重威胁,趁现在还不太晚,印度应清醒过来”。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