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为何难“变现”的“中国制造”专利?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0-28 08:16 来源:本站  作者:姚越    点击量:191次

  中国品牌网讯:美国一项专利交易涉及金额可达数百万美元,为何在中国,每项专利平均交易额仅2万元人民币?“中国制造”每年的商标申请量,长期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但为何少有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的背景下,关于知识产权商业运营的话题,近来成为资本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日前,由崇德广业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承办的“2015中国(深圳)知识产权运营峰会”在深举行。针对中国知识产业的运营现状,业内人士建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不能止步于创造与获取,更重要的是转化和运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投资以及运作,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知识产权交易不活跃中国品牌附加值不高

  业界通常会根据一个国家、一个公司或一个教育机构申请和获得的国际专利的数量,来衡量其技术实力。据统计,在2014年,中国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数为25539件,年增速达到18.7%,排在世界第三位。在中国的各大中城市中,深圳的PCT国际专利数量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

  中国知识产权界学术泰斗、中南财经大学吴汉东教授认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富,是构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基础。虽然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获得了不少知识产权专利,但这些专利却没有最大化地发挥价值。”换句话说,企业没有很好地通过产业化、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方式让知识产权“变现”。

  以知识产权商业化为例,吴汉东说,这其中包括知识产权运营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和信托。“如今美国的知识产权交易特别是专利交易,一年所涉及的金额达数万亿美元,一个专利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美元。但是在中国,专利的交易额度非常有限,据我所知,中国专利的平均交易额度仅有2万元人民币。”

  这一现状至少造成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科技创新力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吴汉东说,“我们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依然超过50%,而创新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一般都在30%以下。”二是中国品牌的附加值不高。“我国每年的商标注册申请量、有效注册商标量、累计注册商标量,这三项指标过去10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一,但是知名度享誉全球,拥有很强议价能力,具有高附加值的著名品牌不多。”

  缺乏刚性的法律保护企业产权交易动力不足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华为公司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解释,问题主要出在三个方面,首先,知识产权的运营商业化实际上是需要土壤的,也就是刚性的法律保护。“只有刚性的法律保护才可能使得权利人真正获得利益,才使得在市场上人们可以认同这个价值,但在中国,这种刚性法律却没有很好地执行。”

  另外,从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上看,中国企业虽然比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原创性、基础性的发明创造却远远不够,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规则制定,参与全球交易的能力也不足。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无论是产业界、私营部门还是商业组织,还没有建立起高价值的知识产权这个概念。

  “也就是说,大家还没有养成一种采用知识产权要付费的习惯,而没有这个习惯,就没有动力做交易。”宋柳平表示,短期内中国的知识产权的运营行业,更多的是政府资金支持、资本支持,还很少看到实业界、产业界的介入。“但如果长期依靠政府和资本支持,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知识产权的商业运营,必须依靠产业支持,企业的深度参与。”业内人士建议,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商业运营,首先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创造和积累专利,或通过运营、收集和购买专利,成为专利的“开发商”。第二步,则是要通过专利交易、许可和转让,成为专利的“交易商”。“一句话,企业只有成为专利的军火商,从储备到交易,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无形财富的最大化。”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