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2-25 10:38 来源:本站  作者:姚越    点击量:108次

  中国品牌网讯: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的新形势下,国家间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家之间进行科技、经济、贸易和文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控制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中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通过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来巩固和发展自身的科技优势,并最终实现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共同的战略选择。

  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制定和实施了各自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如韩国提出了知识产权强国实现战略,日本更是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希望以此来争取和保持本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优势地位,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其战略规划中更是明确指出,“知识产权是国家资源和美国在全球市场上成功的要素之一,美国经济要保持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不仅事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安全和民族工业振兴的全局,更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在日趋激励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要素。对于我国而言,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家启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来,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也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高度重视,我国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升,具备了由大而强转变的基础;第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第三,从条件建设上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审查能力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都已迈上了新台阶;第四,从业务能力上讲,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跻身世界一流审查机构行列,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一起形成“五强”,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在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虽然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因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无法与强国画上等号。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经达到57.3%和29.9%,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其中,机电产品61.2%是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73%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低,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难以实现丰厚的利润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来实现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着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与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亟待提高等短板与瓶颈,这恰恰是我们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空间和方向,也是我们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努力提升的目标。

  明确目标导向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牢牢把握发展时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发展需要,努力开创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力量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效益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经济发展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环境的制约。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之中。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国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出现递减趋势,经济发展方式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创新意识、创造水平和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薄弱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总结世界大国崛起经验,依靠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活动,从而引领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上来,是这一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任务。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提高型转变、从高成本向低成本转变、从投资和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推动知识产权成为增长要素,依靠知识产权制度,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用市场手段进行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创新成果应用。

  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要实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以拥有相当规模的知识产权为前提。结构优化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效益为中心,管理为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传统产业水平;产业升级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由技术创新带动的新产业,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在总产出中的比重。这两者都依赖于技术进步。只有技术进步,才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才可能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只有技术创新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其成果受到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能够引起整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更新、质量改善,相应扩大对其他行业产品的需求时,产业结构的改变才是可能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力量

  在国际社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实践背景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内在需求的作用下,如何构建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既保证国外先进知识的流入,又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已然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才能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意义,在科技实践中突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使得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从而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成为优化国际贸易结构的重要工具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上一直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伴随着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等国际间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知识产权已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知识产权问题已不仅是个人、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贸和国际关系调整的重大问题。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移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领域和竞争焦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且可以保持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增加国际竞争难度,从而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我国以知识产权为内容的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其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有力保障。

  探索实现路径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现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是清楚的,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满足于早期收获,还要继续向前走。我们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不断推进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寻求重点突破——优化知识产权环境

  知识产权能力强和绩效优的根本在于环境佳,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我国的知识产权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与科技体制改革一样,需要从法治、市场和文化三方面三管齐下,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大打击窃取商业秘密、侵犯知识产权、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行为的力度;同时还需要从市、县、区域以及企业的点上进一步突破,为企业和产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为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产业化提供专家顾问团队,发掘有潜力的知识产权并力促市场化,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根据中国区域发展特征,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异,整体提升知识产权环境。

  强化关键环节——加强知识产权能力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知识产权强国均将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将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发展高技术及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这预示着全球科技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重大发现和发明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高度增长的态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资源、环境和技术的瓶颈制约着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国内的经济和社会的需求来看,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条主线的能力,应当着眼于全国知识产权整体水平的提升,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保持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同步,坚持“以制度促能力,以能力带发展”,通过优化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政府机关、中介组织、社会公众主动提升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综合能力,培育并巩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实现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进而发挥知识产权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综合实力——提升知识产权绩效

  我国虽然已经是一个知识产权大国,但还不是知识产权强国。与我国的创新水平相对应,我国在知识产权人均拥有量、含金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等方面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拥有量以及知识产权形成的竞争力方面差距很大,知识产权对于国民经济、国际贸易、科技创新的显示度还不高。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张,绝大部分来自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混战于价格战中,而非来自于国家的竞争优势。其显著的特征就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缺乏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我国知识产权实力提升的关键不仅在于持续加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绩效。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应当立足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将知识产权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提高知识产权的显示度和贡献度。将知识产权制度与国家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外贸政策相互配合,才能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实现战略发展和协调化发展。适应技术创新的发展要求,实现现代化发展,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国际化发展水平,增强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