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嘉盛农业绿色蔬菜保障冬奥会食品安全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4:08:27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83次

这里距离张家口和北京只有5-6个小时车程;这里没有煤炭、冶金、石化等重工业企业,空气清新;这里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誉,境内有126条河流、270多处泉水、62处湖泊湿地,所有水系均来自地下天然涌泉;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0%100多万亩土地肥沃深厚。

这里是嘉盛农业“山西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所在地——山西沁县。

发展绿色蔬菜的绝佳之地

“如果不是亲自来一趟,我真的不敢相信,山西居然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回忆起第一次来沁县的场景,杨建国还是难掩兴奋,“为了寻找一块种植绿色蔬菜的沃土,我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东北、华北、江浙的很多传统农业大县强县,我都去过,都不满意”。

问及原因,杨建国叹了口气, “空气、水源、土壤,缺了哪一个都不成”。就在杨建国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朋友推荐他到山西沁县看看,说那里蓝天碧水,北方少有。杨建国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山西是煤炭大省,环境污染很重,所以我曾数次过山西而不入”,“没想到,没想到,一来我就再也不想走了。”

让杨建国直呼“不想走”的地方就是山西沁县。沁县,是山西的一块瑰宝。山西以煤名世,可沁县颗煤皆无,没有煤炭、化工等污染产业;山西缺水似渴,可沁县一片水乡景色,水资源之多之优质,犹胜江浙。更难得的是,由于森林、甘泉等的长期滋养,沁县土壤肥沃,是农业部认证的有机农业示范县,堪称发展绿色蔬菜的绝佳之地。

保证蔬菜品质的最佳方法

沁县考察结束后不久,杨建国就建立了嘉盛农业有限公司,并启动建设中国最大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基地首个实施点就选在了沁县。

“只有沁县这样的地方,才能生产出最优质的绿色蔬菜”,说起如何保证蔬菜质量,杨建国一脸认真,“当然,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这里,为了沁县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也必须使万分的力气去保护这片蓝天碧水,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最严格最科学的蔬菜质量保证体系”。

“我们的这套蔬菜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技术、品控、管理和模式四个方面”,杨建国介绍。

穿上白大褂,站在嘉盛农业现代化的种苗培育中心,杨建国指着一个个装着小嫩芽的玻璃瓶子,“这是我们和国外机构联合开发的,目的是实现蔬菜种苗的国产化”,“要知道,目前高端蔬菜市场中,国外品种占据着很大优势,我们必须代表中国蔬菜企业争一争”。种苗只是技术研发的一个侧影,温室建设、土壤改良、绿色种植、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无一不包含着嘉盛人多年来的刻苦钻研。“我们还建设了自己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农大、农科院等就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杨建国自豪地说。

在生产管理办公室,有一个监控系统显示屏。通过它,基地的运行实况,每个温室的每一个流程,一目了然。在茄子温室,进门左边有一个小挂板,上面齐齐整整地列着工人当天的工作任务。这些都是嘉盛农业的品控体系的一部分。“监控系统是物联网系统的一部分,假如某个流程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提醒,生产人员也会收到指令”,杨建国介绍到,“那个黑板上写的是工人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完成指标,比如施肥,每棵苗施多少、厚薄如何都有要求。”嘉盛农业自创的这套绿色蔬菜品控体系,从种苗育苗开始一直到终端的市场销售,一共有1000多项考核指标。这些指标犹如一道道关卡,掐住了每一个细小的失误,也保证了所有蔬菜的绿色安全。

至于管理,杨建国则更加自豪。因为正是他带领公司骨干考察国内外诸多大型工业企业,总结其生产管理经验,才总结出业内领先的农业精细化管理体系。“农业的生产靠天吃饭,靠经验生产,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品质的稳定”,杨建国说,“我们建立的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每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每项工作的每个过程和每项指标的每个内容的规范管理。”确实如此,电脑里的精细化管理系统非常详细,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操作规程、完成情况等一目了然,“我们运用大数据,不仅方便管理,也能迅速总结问题,利于调整改进”。

最后就是生产组织模式问题了。“可以说,技术是基础,品控和管理是手段,模式就是关键”,杨建国解释,“因为原来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规模小,建立不起也维护不起质量体系,而且由于过于分散,难以监督和管理,也没法保证产品质量”。嘉盛农业打破传统生产模式,从一开就实行“十统一”的模式,统一土地流转、温室建设、土壤改良、种苗供应、物资供应等,公司亲自掌握全产业链环节,“虽然会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但是为了产品质量,值了”。

积极备战2022年冬奥会

杨建国对奥运会农业有关的数据非常熟悉,“北京2008奥运会的水果蔬菜需求量近万吨,俄罗斯索契冬运会的果蔬需求量也在几千吨,这还不包括北京等地百姓日常生活所需”。

“冬奥会对农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组委会对果蔬会进行严格管控,限制农产品农药化肥的使用剂量,这会让不合格产品无所循行,也会让嘉盛农业这样的优质农企脱颖而出”,杨建国对于获得冬奥会的果蔬提供商资格志在必得。

他登上蔬菜基地附近的一座山坡,极目四望,基地周边山丘隐现、绿树绰约、河流淙淙,一副世外桃源之景,近处则是繁忙的基地工作场景: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挖土机、运输车轰隆作响;无数穿着整齐的产业工人来来往往,异常忙碌;等着装车的运输车在园区门口排成了长龙……。

“这里将建成中国最大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我们的规划面积是100万亩,将主要生产绿色蔬菜,还有水果、花卉、苗木、粮油等日常生活必须品”,杨建国说,“最终,这里的产品将不仅走进冬奥会,还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