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第四届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开幕在即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6-09-21 10:48 来源:本站  作者:刘子豪   点击量:92次

  中国品牌网:9月22日至26日,第四届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即将召开。绿博会作为实施《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的重要举措,自2013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正逐步成为绿色生态农业成果展示、品牌培育、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

  而这三年,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同样实现着华丽变身: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从对绿色生态“原料美好印象”到市场上的“品牌印迹”,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从绿水青山中走来,诠释着绿色生态的“金山银

  山”价值,实现着华丽蜕变。

  问题导向黑土地寻找绿色机遇

  “绿色黑龙江,中国大粮仓”——这是黑龙江已经深入人心的形象。

  作为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黑龙江省有效使用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产品数量2015年已达到11000个。全国每8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中就有1个来自黑龙江。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309万亩,约占全国的1/4;实物总量达到3750万吨,约占全国的1/5;完成绿色有机食品总产值2330亿元,约占全国的1/6;开发认证绿色、有机食品产品2000多个……

  而这一切,首先得益于黑龙江土肥田洁的自然禀赋。

  然而,良好的产业基础并不意味着绿色食品产业必然能够赢得机遇、赢得市场。

  “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一直是困扰黑龙江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梳理问题,直面挑战,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实现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实现从农业生产初级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实现从天然信用保障向品牌信用保障和渠道信用保障转变。

  这三个转变,涉及到产业调整与生产—加工—销售的全流程。一方面,牵动了我省强大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能力,为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绿色食品市场需求,提供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拉长了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条,为创造更大利润空间,乃至持续地拓展绿色食品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明确了战略走向。

  以问题为导向,黑龙江寻找绿色发展的良方。省委省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省重大产业战略部署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省政府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建立绿色食品市场推广联席会议制度;省财政每年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其中投入2亿元推动短板的营销渠道建设。

  早在2014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方面,就规划了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安全基地、田间综合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3.5%、新增粮食仓容能力100亿斤的产业蓝图。

  从供给侧发力,黑龙江目标锁定中国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绿色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金色的稻浪间,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洪亮介绍说,这几年种的有机水稻早就不用农药化肥了。虽然产量下来了,人工成本增加了,但价格却翻了番,乡亲们种“绿色粮”赚头更大,积极性也高。去年合作社有机水稻面积达到5000亩,亩效益是普通水稻的两倍,还成立了加工厂。

  互联网让望奎县龙蛙农业尝到了甜头。随便拿出一款产品,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会出现一个信息框,包括大米从选种、育苗、插秧到田间管理、生产加工等所有环节信息均一目了然。“通过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全部流程都展现在消费者眼前,而且现购现磨、限时快递到家,保持新鲜,几十元的高价也不愁卖!”董事长翟清斌兴奋地说。

  提升“种得好”水平,我省把实施标准化贯穿基地建设全过程: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全省326个、7209万亩的绿色食品基地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专项检查,从机制上确保“种得好”;直接培训师资和骨干1000多人,延伸培训20多万人,从技术上保障“种得好”;分品种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从典型示范上带动“种得好”。同时,建立质量追溯机制,推行质量承诺制,切实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省已有266家绿色有机食品企业进入追溯体系,三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黑土,让许多农民感受到了“土里刨金”的喜悦。“能占领农产品高端市场的,一定是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海伦市连城村农民企业家曹中军说。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和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绿色食品产业更成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转型的“新动能”。去年我省食品工业实现收入3564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接近25%。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量已达1400多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食品企业700多家,超10亿元的接近50家。

  市场推广绿色食品插上品牌渠道双翼

  依托品牌和渠道建设,黑龙江发力打造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品牌形象。

  2014年以来,省贸促会、省农委、省商务厅分工协作,在上海、北京、广州举办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各地的农博会、绿博会,打开了全国市场与我省绿色食品产业产地对接的门户。

  整合“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中国黑龙江北大荒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展会资源,举办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将全国采购商请进来,向全国人民展示“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的魅力。

  永不落幕的绿色食品博览会——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展示、交易商品达1500多个,涵盖我省大部分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食品,2016年已实现销售额3亿多元;截至2015年底,我省在全国建设运营的绿色食品旗舰店已超过100家,独立品牌连锁店已超过3000家。

  探索品牌整合发展路径。省贸促会组织全省50家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通过股权众筹方式,组建黑龙江地道龙江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并引起战略投资者关注,亿阳集团已确定注资1500万元。

  北大荒、黑森、九三、寒地黑土、小饭围等一批有较大潜力的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迅速崛起,一批批知名“龙江绿”绿色食品品牌不断壮大……

  绿色食品产业正在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创新创业题材,吸引着国内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关注。全省500多家生产、流通企业的2000多个单品加入我省绿色食品营销体系,产品涵盖我省绿色食品产业所有种类。

  继现代化的仓储、物流、电商平台之后,迎接“大数据”成为“龙江绿”整体营销的下一站。

  省贸促会会长鄂忠齐介绍,这个“大数据”,不单单是“进销存”的营销报表,而是涵盖商品生产、包装、流通、库存、经销、检测、执法监督等全部环节的“灵魂”。从产业链上游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品牌识别系统出发,到掌控和分析营销网络真实的销售汇总数据,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定价权。“未来会形成庞大的数据,能够一目了然地告诉别人我的细分市场在哪里,”鄂忠齐说,“这个数据库本身就是资本,就是价值。”

  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黑龙江绿色食品大省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而即将开幕的第四届绿博会,将通过全产业链展览展示,让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