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老字号要闻

近日 第五批“福建老字号”的申报活动已于日前启动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6-07-26 08:30 来源:本站  作者:刘子豪   点击量:95次

  中国品牌网:记者近日从省商务厅了解到,第五批“福建老字号”的申报日前已经启动,这意味着在现有34家“中华老字号”、68家“福建老字号”企业的基础上,又一批企业将步入“老字号”的行列。而我省在医药、饮食、食品、手工艺等领域形成了许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它们的经营现状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位于莆田的华昌珠宝有限公司创始于1908年,是我省珠宝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这已是在珠宝行业多年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家“百年老店”连续3年实现盈利了。

  华昌的绝活是“金镶玉错金银”,这项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总裁张新忠看来,企业能有今天的成绩,最关键的便是坚守了对祖传技艺守护传承的初心。

  而另一方面,面对现代品牌的冲击,走过百年的华昌也在不断适应现代审美和商贸流通体系。

  张新忠说:“审美是会变化的,我们既要传承古典的美,也要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企业先后开发出金镶彩宝、金镶木等全新产品,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响。

  面对工业浪潮的冲击,华昌在维持手工制作的前提下,对“金镶玉错金银”技艺进行了现代化改良。公司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复旦大学建立了技术研发联盟,着力于金镶玉技艺的理论化研究。同时,在高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将祖传核心技艺“金镶玉错金银”公开传授,组建人才梯队。

  销售方面,华昌在维持传统渠道的同时,线上渠道的权重逐年增加,除联手阿里巴巴开展“中国质造”活动外,还积极打造“互联网+”珠宝定制新模式。通过互联网跟线下实体渠道打造华昌自己的O2O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跟工厂直接对接,做到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

  像华昌这样谨守传统又不断求新的企业,在我省的“老字号”中不在少数。

  方家铺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自1936年创办以来,历经四代传承,拥有70多年南北干货经营历史和信誉沉淀。如今,经过不断转型升级,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农业产业化及商贸流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在全国拥有601个直营门店。2015年度,公司总产值超过5亿元,利润总额3012万元。

  民天集团依托现有的五大批发市场资源,建立民天生鲜自主网站,将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引入电子商务领域,同时与产品供应商合作,逐步形成以基地对接生产、网上订单、线下生鲜便利实体店的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态势。

  而福州传统小吃同利肉燕则一改“前是店面后是作坊”的传统经营模式,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央厨房2000多平方米,并确保货源可追溯。

  尽管有不少成功案例,但在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后,我省的“老字号”几乎难以避免地遭遇国内外现代品牌冲击,面临着种种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中的“水土不服”。

  今年60岁的林英德是老字号“耳聋伯元宵”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机器只能代替人工包装这一道工序,其他环节还是需要手工,“老字号的优势就在于传统的手工技艺,如果手艺失传了,老字号就失去了立足之本”。

  而现在,这一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手工艺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儿,要起早贪黑,酬劳也不高。”林英德说,儿子开始也不愿意接班,后来苦苦相劝,才勉强答应接手。

  “民天虾油制作技艺”的传承也遭遇人才老化的危机,而吸收人才需要财力支持,企业面临内力不足的尴尬局面。即便是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的华昌珠宝,在高精尖的设计人才方面也显得乏力。

  与此同时,省商务厅调研发现,我省“老字号”企业大多是手工技艺传承的小微企业,有些手工技艺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大多设施陈旧、产品及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无法支撑技术改革和加工厂建设,不少企业已处于消亡边缘。另外,还有大批“老字号”企业在城市改造中被强制搬迁或停业,元气大伤。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老字号”的一道坎。近年来,我省的“老字号”企业遭遇商标侵权甚至抢注现象并不鲜见,且大多存在维权困难问题。

  2013年,回春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对“中华老字号”“回春”字号进行35类“药品零售或批发服务、药用制剂零售或批发服务、医疗用品零售或批发服务”的商标注册,于2015年7月成功获得初审公告,却在公示期内遭湖南省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提出异议,目前企业仍在应对商标异议答辩。“聚春园”佛跳墙遭遇浙江商人恶意抢注,至今未能注册成功。福州肉燕行业的两大“老字号”“同利”与“依海”围绕注册商标“同利及图”的诉讼案历时7年,虽然最终同利胜诉,但福州肉燕行业也因此大伤元气。

  福建省“老字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礼水认为,我省许多“老字号”品牌缺少前期细致的市场调研和精准定位,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了这一系列的侵权现象,应引以为鉴。

  “评‘老字号’,就是希望将这些老手艺、老行当留下来,能原汁原味当然最好;但是他们又置身于现代商贸体系中,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营销手段来配套,这需要求变。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林谋平对记者表示。

  为推动“老字号”发展,早在2005年,省发改委、原省经贸委等8部门就共同出台了《关于保护发展福建省“老字号”的若干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地研究制定促进“老字号”发展的工作措施。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泉州市出台了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实施意见,就规定对获得“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认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对“老字号”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补贴资金最高可达30万元;对“老字号”企业国内商标保护型通类注册补贴资金最高补助5万元,对“老字号”企业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补贴资金最高补助10万元等。三明市设立服务业发展转型引导资金,对市区获得“福建老字号”认定的企业奖励2万元,获“中华老字号”认定的企业奖励50万元。

  但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一口价”的资金补贴,政府部门更应该细化扶持政策。如为传统“老字号”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牵线搭桥,指导企业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出台优惠政策,助其留住门面,或给他们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加强对假冒伪劣“老字号”的调查取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老字号”自身的努力同样重要。郑礼水认为,“老字号”企业要持续不断发展,就必须经常对各类产品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引进现代管理体制和生产技术,在开发特色产品上下功夫。

  他建议,“老字号”通过现代生产工艺的改进,做大规模以获取丰厚利润,让更多手艺人能够坐得住,从而花心思对老字号的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传统的营销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可参考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形象,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经营手段,统一服务方式的连锁经营或特许加盟方式,用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来赢得年轻人的信赖。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