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
三代人发明300专利 12岁"发明家"传承科学家风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6-08-23 10:38 来源:本站 作者:翁崇琪 点击量:104次
中国品牌网讯:“我这次是‘盲文阅读发音自学系统’,这是一个帮助盲人自学的装置,它是一支扫描笔,有一个卡槽,纸上有相应汉字和盲文,用扫描笔扫描。左手触摸盲文,右手扫描汉字,这时电脑中会发出对应汉字的声音,这样就可以把盲文和汉字的声音对照学习,可以帮助盲人自学。”发明这个系统的发明家是一位来自辽宁鞍山的六年级小学生,他叫王梓任,今年不过12岁。 ![]() 8月22日,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间的少年即为王梓任。未来网记者 吴意茹 摄。 8月22日,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大会,并为获奖选手和团队颁奖。 王梓任和他的发明创造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面容稚嫩的少年,已是一个有着5年发明经验的“资深”发明家。 耳濡目染 良好家庭氛围让童年思绪天马行空 “王梓任是一年级开始发明创造的。”王梓任的父亲王冰告诉未来网(微信公众号lovek618)记者,当时小梓任想到的第一个发明,是有利于病人喝水的喂水器。 “他去医院探望一个病人的时候,看到病人卧在床上想喝水喝不了,他就感觉喝水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想帮着解决,回家后想出了一个办法。” “把塑料管剪那么一段,像小签似的,然后把那个吸嘴儿通过加热的方式把它收缩变细,这样水喂给病人的时候就不会呛水了。” 回家后,王梓任就把当时的一个简单想法逐渐变成现实。而当时,王梓任才7岁。 而王梓任最为别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机器人发明技术,而这项技术的学习也开始于五年前。 小学一年级,王梓任就开始学习机器人制作与编程。为了追寻梦想,他先后多次参加了国内外的机器人大赛。在荷兰举行的“2013Robocop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大赛”中获得机器人舞蹈最佳设计金奖。获得“2013Robocop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新加坡亚太地区公开赛机器人创意赛”国际组冠军。并多次在国内顶级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荣获金奖及多类专项奖。 “他十几次参加国内外的比赛,也参观了新加坡、荷兰等地高科技的机器人展览,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王梓任对于机器人制作的热爱,父亲王冰一直是支持与鼓励的态度。 而王冰对待王梓任“玩”发明创造的态度,来源于他的父亲王春岩。 “我从小也做创新发明。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创新不像王梓任现在,信息来源这么丰富。当时我的学习一方面是靠父亲的口述,同时也会买一些发明类的书,父亲也经常领我到科技馆参观。”在王冰看来,父辈的熏陶,留给他的是一生的影响。 王梓任的爷爷曾是一名大学教授,有近200个专利,至今仍在进行发明创造。虽然王爷爷今年已是82岁高寿,但是老爷子的发明理念和思维,甚至超过很多中青年一代。 “国内外的科技网站,国内的专利网站,爷爷的检索能力、接受先进科技的理念,对王梓任有很深远的影响。”王冰介绍,孩子大多数时候是在爷爷家,和爷爷一起看很多爷爷检索的科技产品和成果的项目,网络给王梓任带来的,不是不良信息和影响,更多是先进的技术资源。 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王梓任从小就爱观察。上小学以后,逐渐成长,王梓任更是有了自觉去发明创造的的愿望,同时会主动跟爷爷、父亲交流。 ![]() 祖孙三代一起发明创造。图片来源网络。 “生活当中,王梓任更多的是跟爷爷交流,包括我也跟爷爷交流,我们家现在祖孙三代的交流很重要,对他也有很大的熏陶。” 与父亲王冰相同,王梓任从小爱看的书,也是《小爱迪生》之类的发明杂志。比父亲更先进的是,王梓任从小就可以自主上网查资料,而作为一个孩子,看电视自然也是王梓任的爱好之一。不过他看的可不是动画片 “他从学前开始,就爱看发明类的节目,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创新理念。”王冰这样说道,“王梓任现在经常和他爷爷还有我一起去一些科技企业参观体验,我们也一起去鞍山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给盲人学生做现场调研。” 社会调查、网上搜索、实地调研、跟同学老师交流,都给王梓任的发明创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鼓励支持 创新思维转化发明成果 孩童的脑子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王梓任也不例外,而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一个个的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就拿本次获奖的“盲文阅读发音自学系统”来说,起源也只是王梓任某一次看电视新闻。 “有一天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看到山西6岁男童小斌斌被挖双眼后,又装上义眼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我立刻想到,尽管装上义眼后形象很好,但他仍然还是一个盲人,今后学习肯定会有困难的。”于是王梓任向爷爷求职,小斌斌的学习怎么办啊? 爷爷让王梓任自己先好好思考一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经过一番思考,王梓任再次去找爷爷交流,他说,“爷爷你那有个汉字的扫描笔。咱们能不能用这个笔做一个给盲人自学的系统呢?” 原来,王梓任的爷爷经常用一支扫描笔扫文件,这个扫描笔不仅可以把字扫到电脑里去,同时还能“读”出扫描内容。 “爷爷当时一听,马上说,挺好,并且问王梓任具体想怎么做?” “我把汉字放在上面,下面配上盲文,盲人可以右手扫着汉字,左手摸着盲文,这样就可以同步听着汉字发音,又可以‘看’懂盲文,就可以自学了。”面对爷爷的询问,王梓任显然有备而来。 随后,王冰带着儿子一起去当地盲校实地考察,他们发现盲校里的教科书都是厚厚的牛皮黄板纸,数学书、张海迪的诗集都有一寸半厚,像2张A4纸那么大。 “这是因为盲文组成一个汉字,需要扎20多个眼,才能扎出和一个汉字同意思的一个盲文,还得听老师的口诀,很不容易。”王家的祖孙三代都觉得,一定得帮帮这些盲童。 “王梓任上网的时候发现了盲文的速录,中科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展示了一个先进的打印机,可以在普通纸上打出凸点盲文,对他启发很大。”王冰告诉未来网记者,王梓任迅速的主动通过爷爷联系了中科院的专家,他先打出了汉字,同时请求专家们用技术在下面打印出盲文,就这样做出了第一个样品。 ![]() 王梓任在家研究盲文导发音自学装置。图片为受访者所供。 但是,发明创造无止境。回来之后王梓任想,盲人看不见文字,怎么才能用扫描笔准确的扫描到呢? 这位热爱发明创造的少年又开始用心思考。 最终王梓任把塑料的拉杆夹做成了引导条,透明的引导条薄厚适中,覆盖在汉字上,也并不影响汉字的扫描,做出来之后,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 这个发明获得了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王梓任也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展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也前往参观。王梓任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发明创造,李源潮副主席和这位少年交流时间长达7分钟。 “李爷爷认真地观看了我对‘盲文阅读发音自学系统’的介绍,称赞我是个上进、聪明的好少年,并鼓励我再接再厉,将创新制作坚持下去,争取为祖国发明更多、更实用的项目。”王梓任深受鼓舞,同时也觉得很自豪。 目前,王梓任的创新项目已获得五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另有两项已被国家受理发明专利。 此前,王梓任已获得辽宁省、鞍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十一项一等奖;第30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之星”称号;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一等奖,并被聘为中国青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思维反哺 发明少年技术、美德都过硬 12岁的少年逐渐成才,而未来世界注定是年轻人的。 在王家的300多个专利里,有一部分是祖孙三代共同发明的,而这些发明中大多数都是王梓任提出来的发明理念。 “近期,他跟爷爷提出一个自己的创新理念,包括了机器人、3D盲文打印等先进技术。”在王冰看来,王梓任一直学习机器人制造,参与机器人编程和新的机器人组建,参加机器人世界杯,对他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对机器人技术的掌握远远超出爷爷和父亲,所以在这个些发明创造中,爷爷很多的理念是靠王梓任的。” 而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与设计制作,不仅对王梓任的技术提高大有好处,同时爷给爷爷和父亲提供了很多与机器人有关的理念用于发明创造。 “比如一些编程、无线传输,这都跟他学机器人有一定关系,我们学蓝牙传输还有些通过手机卡的传输、红外的感应、识别,对他爷爷的大型发明创造项目都有帮助。”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发明创造,平日里,王梓任也会帮班主任做些教具,都很实用。 因为王梓任和父亲、爷爷都乐于用发明帮助他人,王梓任被评为鞍山市和铁东区首届“美德少年”及“鞍山市第二届郭明义式优秀少年”称号。他们家庭获得辽宁省、鞍山市和铁东区“十大最美家庭——发明之家”称号,并与不久前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要有归零心态,让荣誉成为前行的动力,而不是沾沾自喜的功劳本。”尽管获得了许多荣誉,但爷爷还是会经常这样告诫王梓任。 王梓任也认为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正是在爷爷的熏陶下,使年幼时期的王梓任就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神奇和奥妙,让他有了探索有趣世界的想法,也正是爷爷在王梓任心里种下了一颗科学梦的种子。 “科学梦是我的梦,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梦。科学梦是我学习的动力,进步的理想。我励志把青春梦融入国家的发展梦,用科学梦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创新科学,努力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栋梁之才。”12岁的“小发明家”王梓任对于未来已充满信心。 |
![]() |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