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品牌榜、世界品牌榜要闻 |
分水岭显现?中国品牌SUV近况浅析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44:02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16次
成都车展已经进入尾声,我们在见证了很多新车的上市,也看到了许多全新改款的车型,而和北京、上海车展比较相似的是,SUV依然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细分车型类别,备受关注的车型中,合资的有宝马X5/X6 2.0T、奔驰GLE、雷克萨斯LX570、奇瑞路虎发现神行、铃木维特拉、新款探险者、全新途胜等。中国品牌有启辰T70X、金杯智尚S35、长安CS75四驱版、绅宝X25、众泰S21等。由此可见,SUV车型依然是各大厂商在中国市场比较重视的一个细分车型。 虽然SUV市场如火如荼,但是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我也有了一个疑问,中国品牌SUV的野蛮生长阶段是否已经过去,开始进入下一轮的“平飞期”,而这一个时期会不会将是大浪淘沙、两极分化的阶段呢?很多端倪似乎已经开始显现。 一、上半年上牌量部分腰斩,7月份销量跌荡起伏 我们从上半年的SUV上牌量来看,除了长城、长安、江淮三家在上牌量上依然比较抢眼,每月保持上万的量之外,其他各家中国品牌在上半年的上牌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疲态,部分车企的SUV车型甚至出现了对半腰斩的状况,上牌量所显示出的销量也是每况愈下,当然这跟上半年的汽车市场整体低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进入下半年,7月份的SUV品牌十强榜中,中国品牌SUV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强在列:长城、长安、江淮。长城凭借H6长达数十月的销量数据冠军,在7月依然十分强大;而长安主要凭借CS75和CS35征战市场;江淮则主要依靠瑞风S3在销量上的上佳表现。除此之外,中国品牌各家的销量数据很是一般,抛开二线品牌,中国品牌SUV的老大哥级代表奇瑞、吉利、华晨等SUV月销量总和也无法和哈弗H6一款车型的销量相比拼。
从7月份的中国品牌细分车型销量来看。紧凑型SUV车型的依然是H6、CS75的天下,无独有偶,传祺的GS4和幻速S3开始迎头赶上,越过月销过万的大关,明星产品的冲量作用依然明显,新上市车型中,宝骏630、猎豹CS10、风神AX7等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端,但销量并不出彩。拥有所谓英伦血统的名爵锐腾销量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了。
中型SUV中,游离在中型与紧凑型之间的众泰T600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与它之前被诟病所形成的舆论环境形成了比较大的反差。比亚迪S7月销七千余量,虽然还算惹眼,已经算得上是比亚迪卖的最出色的SUV,可见其在紧凑型SUV这一走量大户中的惨淡表现了。在7月销量出现比较令人诧异反差的是哈弗H9,要知道在销量最好的1月份,销量可是超过3000台。而类似荣威W5过百,华泰特拉卡不过十,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最后再看看7月份的同比销量数据,增幅较大的北汽勇士从上年7月的3台到今年7月的70台,增速太快是因为起点太低,在总的销量数据排行中,依然可以忽略不计。增速较缓的车型反而是那些在销量上一直以来取得不错成绩的选手,销量数据看上去至少没有那么难看。
二、 价格战已经此起彼伏,进入白热化 从目前的中国品牌SUV销量数据和排名的变化情况来看,很明显的一个感触就是,价格战依然主导着中国品牌SUV市场竞争,说白了所谓性价比比较高的车更容易取得成功,但是更加容易在昙花一现之后归于沉寂,这应当算是市场理性与非理性博弈的结果。 以哈弗H9为例,自2014年十月上市以来,凭借较高的性价比,销量节节攀升,到今年一月,达到了其销量的巅峰水平,月销超3000台。很多消费者对这台车的第一购买初衷便是够大、配置够丰富、价格够亲民,在加上很多媒体拿H9和普拉多做对标,但是随着后期口碑的积累、偶发事件的影响(38号质疑H9变速箱升档逻辑)等,人们开始发现这辆车的毛病:费油、没什么劲、可靠性一般。于是销量开始节节下滑,直到7月区区665辆,还未必是完全交付用户上牌使用的数据。
从上述意义上来看,常青树有,但不是年年有,但是H6是一个特例。中国品牌SUV的排名一月一个变化,而其中价格在7到9万元之间的上市新车反而能够取得销量上的优势,比如宝骏560 等。所以价格战目前依然是销量的主宰因素之一,并将持续发挥作用。 三、 多数新车型市场境遇惨淡 与宝骏560这样上市便能取得比较优秀的销量成绩不同,绝大多数的中国品牌SUV在上市之初的销量数据十分惨淡,甚至默默无闻。 在发布之初炒的非常热的比亚迪混动SUV-唐在6月有412台,七月有723台的销量,虽然增幅很大,但是可以看出的是,唐的绝对销量数值依然很一般,要知道中国品牌汽车如果在上市之初取得不了比较大的销量数据和优势,并积攒比较正面的口碑,那么日后想要取得更大的销量表现,很难。
问题依然回到了价格上,唐27万的裸车起步价,即使加上地方新能源补贴,起步价也在20万左右。对于很多人来说,20万买一个中国品牌中型SUV,显然并不明智,除了那些准备靠新能源车上牌的城市的人们。但是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也只有一个,完全靠新能源、混动这样的概念想要取得量上的突破,显然希望不大。 如果单从中国品牌来说,BYD应当算是一线品牌,其主打新车上市境遇尚且如此,那么位于二线三线品牌的新车又有多少机会一鸣惊人呢?大多数SUV车型打酱油的成分还是比较大的。 四、市场份额长安、长城两家独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城和长安依然是中国品牌SUV中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两家,长城汽车的SUV部门—哈弗自H6问世之初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H6自问世起领衔了中国市场SUV销量榜,长达数十月,而哈弗H1、H2也在上半年取得了非常好的销量数据,总销量达到33万余台。哈弗部门在产品线的丰富上也是下足了功夫,H1、H2、H5、H6、H6 coupe、H7、H8、H9各个车型依次排开,在未来的中国品牌SUV市场中,完成全线布局的长城哈弗依然十分强劲并有上升的趋势。
长安凭借2014年上市的CS75和长期战功卓著的CS35,在销量上长期处于靠前位置,而长安本身也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中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口碑和销量上双双飘红。而成都车展上市的CS75四驱版车型让一些吐槽之前四驱缺失的朋友开始舒缓一口气,相信之后在销量上会取得比之前更好的成绩,毕竟14.28—16.38万的价格对于一款6AT四驱1.8TSUV来说并不贵,想象加价销售可能在所难免了,销量上的走俏也能促使长安在CS系列SUV上倾注更大的精力财力。
除此之外其他中国品牌厂商的SUV销量数据跌荡起伏,飘忽不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争夺三至十位的争斗在价格、外形等元素的主导下愈演愈烈,几乎没有机会去打破长城、长安两家独大的局面。 5、抄袭貌似是出路,出头者寥寥无几 作为中国品牌的“原罪”,缺乏原创性一直以来为人们所诟病,因而衍生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办法,说的好听点叫做学习借鉴,实际上也就是抄袭而已,目前比较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众泰汽车、江铃陆风。
成都车展,众泰小型SUV—S21的展出再次将众泰的抄袭传统推上风口浪尖,当然这次他们也没有换思维,继续可着大众一家坑,带来了中国版的奥迪A3。其实说白了,就是众泰T600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模仿途锐和Q5虽然被一些业内人士嗤之以鼻,但是消费者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销量上的表现算得上是中型SUV中优秀一类,短时间内,模仿豪华品牌车型会是一个战略性的做法,并寄希望借此取得销量上的增长。
陆风X7也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中国车企底线的认知,没有多大改动的外部设计,几乎和揽胜极光一模一样。但是消费者对这样的设计并没有多少反感的意思,因此上市之初也取得了不错关注度。山寨极光反而成为了很多潜在消费者的心仪之选,毕竟价格摆在那里。
但是绝大多数的模仿者并没有那么好运,例如吉奥GX6(模仿极光)、福田全新SUV(模仿普拉多)、川汽野马T70(模仿途锐)等,在上市之后的表现并不怎么样,甚至在马路上都很难看到实车,那么如此看来,在中国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中国厂商都能在SUV模仿的大潮中分一杯羹,大多数还是在噱头之后迅速归于沉寂。 随着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低迷,各家车企库存压力依然很大。而这种情况下,争取销量上的领先位置依然是目前各个车企的主要压力。目前的中国品牌SUV市场主要呈现的还是两家独大,剩余选手轮流坐“三庄”的境况,各种抄袭、模仿层出不穷。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SUV市场已经过了盲目的野蛮生长期,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拼实力的调整期。未来将会有怎样的走势,说归说,一切还得看市场的变数。 |
![]() |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