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品牌榜、世界品牌榜要闻 |
世邦魏理仕近日发布了全球购物中心开发的报告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6-07-30 08:54 来源:本站 作者:刘子豪 点击量:119次
![]() 中国品牌网: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购物中心的影响开始显现。尽管受到零售需求疲弱和部分市场供应过剩的影响,中国目前依旧是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在建购物中心和新建成购物中心市场。而世邦魏理仕近日则是发布了《全球购物中心开发》的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各地新建成购物中心总面积由2014年的670万平方米降至600万平方米,增速开始放缓。 实际上,购物中心受经济变化影响明显具有滞后效应,相较于百货(专题阅读)店等业态,它在最末端才承受冲击力。更早之前,百货店等业态已经面临大面积关店的“倒闭潮”。而得益于购物中心是综合性的商业业态,其休闲性、体验性和社交功能远远大于传统的购物场所,零售部分的冲击并没有直接凸显。 “这也意味着,购物中心是这一轮新经济形势下最有可能增长的行业。”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目前中国所有产业都产能过剩,零售市场也不例外,在此情况下判断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看的是大消费逻辑:即是否符合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而购物中心是典型的按照消费转型升级客观要求进行优化和调整的产业。“所以,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从大势判断购物中心是继续向好的行业。” 世邦魏理仕的报告也表示,尽管受到零售需求疲弱和部分市场供应过剩的影响,中国目前依旧是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在建购物中心和新建成购物中心市场。 “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增长变化影响消费转型升级,消费结构调整会带动购物中心业态优化,而购物中心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业态会反向再拉动消费,消费的增长则可以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郭增利认为,“在大环境倒逼转型升级的购物中心将是促进下一轮消费型经济增长的原始驱动力。” 大体量的供应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使得购物中心业主持续面临招商情况不佳、难以吸引并留住高质量租户的局面。 “购物中心中做得最差的还是零售部分。由于消费能力下降,零售市场环境很严峻。而体验社交业态影响不大。”资深零售业专家丁利国表示。 与2014年相比,中国零售市场新增供应势头有所减缓。青岛、沈阳、天津等多个二线城市的空置率均已超过10%,缓慢的预租进度使得新项目的完工日期不断被推迟。考虑到一线城市的办公需求强劲,部分业主已经开始改造当前的购物中心空间以满足小型办公需求,或为寻求更高的租金回报而改变原有在建项目的开发计划。 “这个产业是不是就没有潜力了?未必。”郭增利介绍,根据他们的调研,随着经济转型,消费结构出现重新调整,“实际上消费者的支出还在继续,只是结构发生变化,购物中心的机遇在于接下来能否优化品牌结构、满足消费变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购物中心和经济增长有关。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过于强调投资,现在随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转向消费,能够满足消费升级型行业需求的购物中心有机会走在前面。 世邦魏理仕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报告》数据表明,虽然2015年全球购物中心完工面积有所下降,但与其它区域相比,亚太区市场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包揽了十大最活跃新建成购物中心市场排名的全球前八席。 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全国17个主要城市优质购物中心存量中近60%为都市型购物中心。此类购物中心相对于其他项目首层租金的表现仍出类拔萃,平均溢价率约为40%。 “这说明需求还是有的,真正能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购物中心继续向好。但问题在于,目前购物中心供应结构和市场需求有偏差,过于偏‘高大上’,平民化日常生活化的购物中心需求也很大,接下来购物中心发展要围绕消费、强调全功能组合的基本型需。”郭增利对此表示。 “经济放缓让过去购物中心一路高歌猛进中遇到的问题都暴露出来,逼着整个业态向标准化、规范化优化调整,自我革命。从1990年中国第一个购物中心诞生至今已经26年,相比国外5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中国正处在一个向成熟模型转化的路口,转型升级的购物中心成为消费型社会经济增长驱动力值得期待。”郭增利说。 |
![]() |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