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黑榜

· 酵素产品的实际功效不仅频遭专家质疑,产品质量也屡屡被查出不合格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6-03-26 08:33 来源:本站  作者:翁崇琪   点击量:83次

  中国品牌网讯:酵素价格差距挺大

  “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东京大学教授发现酵素可抑制胃癌发病”“吃着吃着就瘦了”……这些宣传酵素产品美容养生“神奇疗效”的广告语,让酵素在朋友圈和各大电商平台中很是火爆。然而,酵素产品的实际功效不仅频遭专家质疑,产品质量也屡屡被查出不合格。消费者在购买时应理性看待其功效,选购正规厂商生产的酵素产品。

  “都别晒‘A4腰’了!‘酵素腰’你有吗?没有就赶紧喝起来。”趁着网上“A4腰”的余温未尽,李女士马上借势发了一条推广酵素粉的朋友圈,配图是一位身材火辣的美女将一盒酵素粉放在腰间。

  李女士售卖的是一款名为“B365果蔬酵素粉”的酵素产品。她从去年3月开始卖酵素产品,除了果蔬酵素粉,还有酵素洗发用品。对于酵素的功效,她已经如数家珍。

  “短期效果可以解酒、治便秘、提高睡眠质量;中期效果主要是美容瘦身,比如祛痘、靓肤、淡斑、减肚子;长期喝酵素,则可以调理脾胃、调理亚健康、增强免疫力,还能降‘三高’。”李女士还格外强调,“这个相当于食品,没有任何副作用”。

  不过,当问到喝多久就可以有效果的时候,李女士的回复则模糊起来:“这个要看个人体质,比如减肥,有的人瘦得快,有的人瘦得慢。酵素不是药品,不是那种吃了立马就能瘦的。”

  至于售价,李女士所售的这款产品,一盒269元,里面有30袋。按照一天喝2-3袋的量,一盒可以喝上10-15天。

  然而,在淘宝上搜索酵素,不光在品牌上较为杂乱,价格上也存在较大差距。李女士所售这款果蔬酵素粉,同样分量最高卖到288元,最低则为120元。一款日本品牌的酵素粉,价格区间在59元到168元。此外,酵素原液的售价更贵,一款名为“Lumi”的720ml酵素原液,网购价达到1680元。

  酵素功效并无科学支撑

  那么,酵素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产品呢?它的效果真像李女士说的那么神奇吗?

  “日语中常把一些早年发现的常见化学物质叫做‘X素’,比如‘氢’叫‘水素’,‘氧’叫‘酸素’,而‘酶’,就叫成了‘酵素’。”轻重健身工作室技术总监毛蔚说。

  “酵素就是蛋白质的一种,进入消化道后,会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肽酶分解,最后变成氨基酸,吸收进人体。网上传的效能神乎其神,但实际功能并未有最科学的论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玮介绍。

  以商家号称的酵素可以减肥塑身为例,作为蛋白质,酶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变性,最终被分解成各种氨基酸,并彻底失去活性。也就是说,酵素在消化道中会被分解,没有机会进入细胞,不可能起到宣传中的减肥作用。至于酵素的其他功效,目前也并无任何科学依据。

  更令人担忧的是,喝酵素不仅起不到想要的功效,反而可能因为质量不过关伤害自己的身体。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15年2月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中,来自台湾地区、生产商为泰康泉生技有限公司、品牌名为“水益酵素”的产品因菌落总数超标而登上黑榜。2015年全年,国家质检总局先后查出49批次的酵素产品质量不合格。

  自制水果酵素别乱吃

  “和同类保健品相比,酵素其实没啥效果,性价比不高,有那个钱不如去吃别的保健品,办个健身卡啥的。”一位酵素销售公司的员工透露。

  据他介绍,酵素的成本不到售价的四分之一,这其中还包括关税、包装、人工等费用。“可想而知,酵素的原料大概要多少钱了。而且一些号称国外原装进口的酵素,都是在当地设厂,东西还是国内的,只走了下海关流程,就号称进口,其实在国内一样做。”

  此外,网上一些自制的酵素产品,因为生产环节卫生把控不严格、缺乏有效监管,极易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千万要谨慎购买。

  “制作水果酵素时经常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含糖量通常在10%以上,多喝会增加糖的摄入。家中如果有肥胖、糖尿病人士,这种水果糖水并不适合他们饮用。而且,水果在发酵过程中极易受到杂菌污染,因此一些自制的水果酵素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说。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