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
擦亮“老字号”金招牌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9:24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53次
在安徽省“老字号”企业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活态传承空间。加强地方传统“老字号”的挖掘与保护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
针对省内多数徽商“老字号”普遍呈现的“老而不大、老而不强、老而不新”的状况,省工商联通过调研走访提出了《关于保护和促进徽商老字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记者日前从省文化厅非遗处获悉,安徽省将进一步加强对传统“老字号”中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宣传好、服务好、保护好、利用好,将传统“老字号”打造成安徽省非遗保护坚实基地,为安徽省非遗保护工作健康持续推进保驾护航。
力促“老字号”进“国家队”
据介绍,安徽省优先将“老字号”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开展保护。对各地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行审核,将“老字号”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遴选出来,通过专家评审,优先进入省级非遗名录,通过省级非遗专项经费直接对其进行扶持、保护。目前安徽省共评审认定4批共计343项省级非遗项目,其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传统医药类共计134项。在这134项中,有近半数是地方传统“老字号”承载的非遗项目。全省25个入选中华老字号的企业中,有11个企业承载的非遗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占总数的44%。对文化价值高、影响范围广的省级非遗项目安徽省将继续推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纳入国家层面开展保护。
夯实平台挂牌命名非遗基地
为使非遗保护有阵地、有示范、有规模、有品牌,安徽省加强各类非遗基地建设工作,将一些地方“老字号”培育建设成非遗传习、发展的平台,对其开展整体性保护。在非遗传习基地建设方面,2015年5月,省文化厅公布第二批省级非遗传习基地35家和省级非遗传习所19家。截至目前,安徽省共有省级非遗传习基地68家,非遗传习所19家,中国宣纸集团、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入选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企业名列其中。非遗传习基地的公布,为众多非遗项目搭建了保护传承的平台,为传承人提供了传道授业的舞台。
生产性保护中坚持非遗本性
数据显示,2012年,文化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审工作,安徽省首批推荐中国宣纸集团和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两个中华老字号文化企业进行申报,并顺利入选。2013年文化部启动第二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审工作,安徽省共推荐12家单位进行申报,其中有30%是地方“老字号”文化企业。通过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在生产性保护中坚持非遗本真性、完整性及核心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提高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的项目落地,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扶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给力
鉴于地方“老字号”是保护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及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重要平台,安徽省不断加大对承载重要非遗项目的“老字号”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首先政策支持上,在国家级层面文化部已与国税总局多次会商,并深入多省调研,拟制定系列对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在省级层面2014年《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公布实施,其中对保护非遗项目知识产权及扶持政策等作了规定。其次在资金扶持上,国家和省财政均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开展保护传承活动进行扶持。2006年至2014年,国家和省财政共安排非遗保护经费1.5亿元,承载国家或省级的非遗项目的“老字号”非遗保护单位全部获得了经费扶持。 |
![]() |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