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政策与措施协同 稳增长效应初显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9:19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12次

    面对经济增长“新压力”,中国经济进入三季度后能否步入发力期,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强大的稳增长政策储备正加快释放。9月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同时确定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

    不少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两项措施在增强企业活力、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方面有重要作用。

    针对当前经济出现的新情况,中央政府自8月以来,已经推出多项稳增长政策,仅8月31日就发布了包括降低公积金买二套房首付比例,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回购股份和通过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投放流动性1400亿元人民币三项措施。

    这距离8月28日的国务院专题会不到5天时间,就已经有包括投资、消费、财政、货币在内的5项稳增长措施。

    《第一财经日报》近期从多部门人士处获悉,相关领域政策储备研究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决策层有能力,也有信心应对各领域的各种突发情况。

    一名接近高层的研究人士对本报表示,下一步将在各部门和领域之间建立更畅通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发挥好稳增长政策的组合效用。

    多举措扶持实体

    发改委一名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政策效果显现有一定滞后期,前几个月推出的稳增长政策已经逐步看到成效,体现在上月发用电量和货运等都有所回升。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信息,8月1~28日,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2.9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6.54个百分点,比7月增速回升4.97个百分点,并有望在9月份继续保持增长。

    尽管部分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但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性依旧有增无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昨日发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这是继今年2月份后再度降至临界点下方。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不明朗的情况下,“稳增长”将持续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的重心。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了各界对实体经济是否被拖累的担忧,而中央政府早在去年就展开了扶持实体,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举措。

    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政府更是在减少税费和筹集资本方面推出了多项措施。

    李克强在8月28日的专题会上提出,要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置换地方存量债务、发行企业债券、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提高地方和企业投资能力,推动公共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落地,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扩大有效投资。

    昨日常务会议对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决定,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

    “这绝不是分给哪个部门、哪个司局的钱。要把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办成一个市场化运行的基金,切忌成为管理部门的‘钱袋子’。”李克强郑重警示。

    基金原则上采取有限合伙制,其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吸引社会资本,激发中小企业“双创”活力。

    此外,为促进投资,昨日会议还决定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合理降低投资门槛,提高投资能力,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补上公共产品、服务及其他发展“短板”,通过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

    具体来看,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由30%降为25%,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25%降为20%;玉米深加工项目由30%降为20%;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多晶硅等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执行现行的30%~40%较高资本金比例要求。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陈中涛建议,在当前形势下,宏观调控要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立足于打造“双引擎”,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市场需求。此外,还要大力推动公共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落地,扩大有效投资。

    中国经济的“双引擎”是指“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与“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概念是2015年初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致辞时提出的。

    财政政策将成稳增长主角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资本时代,如何用好货币和财政政策,已经成为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手段。

    近期,央行宣布双降的措施以及多次逆回购+SLO操作等货币刺激、地方债务限额管理落地及置换扩容,都是财政货币政策同发力的表现。

    与金融方面侧重“防风险”相比,包括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内的许多研究人士认为财政政策会成为下半年稳增长的主角。财政部副财长朱光耀也称,下半年将“适当扩大财政赤字”。

    记者梳理发现,财政稳增长要大展拳脚,目前已经具备了两个有利条件。首先是近期财政数据的回暖,根据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5%,增速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在两位数。

    此外,地方债发行规模的扩大以及风险管控的防范,使得财政继续宽裕,积极财政有了实施的保障。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央行加大货币政策的力度,将增加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将起到支持作用。但仅仅依靠上述政策并不足以在中期内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需更加积极地推动整体需求。

    他认为,财政部近期决定将地方债务置换的额度扩大至3.2万亿元,这将帮助地方政府达到今年设定的投资增长目标。

    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

    “好的政策不少,但落实起来有难度,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上述接近高层的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了使政策落地生根,政府的另外一大发力点就是对自己开刀,打击庸政懒政,提高政府职能效率。

    最近一年多来,不仅简政放权和“晒权”行动持续深入,许多部门和地方的行政情况还引入了督查、第三方评估和大众监督等新举措。

    8月3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7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这已经是自5月份以来审计署公布的第三份稳增长审计报告。

    从审计来看,22个省及2个部门存在资金沉淀和土地闲置问题,涉及资金564.47亿元、闲置土地3.6万公顷,还包括部分地方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的部分配套制度不完善及部分政策措施未落实、未按规定落实简政放权要求、重点项目推进缓慢……

    除了审计之外,在上周,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福建等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

    李克强已经在多个场合表示,要持续深入地下重拳整治不作为,而在许多研究人士看来,行政“子弹”上膛,也是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的自我改革能更好地促进政策落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落实好一个政策比出台十个政策都有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