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旅游业要走出高门票的误区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9:17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48次

    在中秋小长假、“十一”黄金周即将来临之际,多个4A、5A级景区竞相传出涨价的消息,让计划出游的旅客大呼扫兴。

    事实上,自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的通知规定以来,景区门票“逢3必涨”俨然已经成为各地景区屡试不爽的常规化操作。今年适逢3年解禁期结束,旅游景区毫无例外的开始筹划着新一轮的景区门票价格调整。

    景区门票不断涨价,理由看似振振有词,比如调节客流,平衡成本,保护环境等。但这些理由经不起推敲。调节客流,有效的办法是控制售票数量,先到先得,公平合理,靠价格杠杆,无疑有收入歧视的嫌疑。平衡成本,保护环境的说辞,更是被广为诟病,对自然景观的无限度开发,对历史人文景观的仿制造假,破坏性显然更大。

    高门票,反应的是景区在商业资源和公共资源之间的模糊属性。如果景区单纯是一种商业资源,依据商业成本和市场需求制订门票价格,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大部分景区,是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赖以吸引游客的,是自然和历史文化,这是公共资源,不是哪个商家开发出来的。公共资源的获取应是低价甚至免费,这是国际通行做法。公共资源或可引入商业开发,但这不能成为高价理由。

    一般理解,旅游者可以用脚投票,嫌票价高,不进景区就是。但人们去一地旅游,无非是冲着景点而去,不逛景点,旅游的意义便大打折扣,价格再高,实际上也只能忍痛掏腰包。以此来看,高门票差不多就是公共资源的强卖,旅游者并没有选择。

    世界上,靠高门票来带动旅游业收入的,并不多见。一些成功景点经验,反而是门票收入在整个景区收益中所占比例甚小,如美国黄石公园,门票收益不到总收益的7%,而知名景点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都实行免费政策。我国一些地方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从整体上,景区资源的公共属性还没得到明确。

    旅游业,无疑是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产业。今年8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对于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给予了很高的期待,《意见》也十分明确的指出了地方发展旅游业对于旅游消费软环境的改善和建设,以及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景区作为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扮演着链接作用,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要靠景区的“小经济”来盘活整个区域的“大经济”。

    中国旅游业适逢一个前所未有的上升期,GDP贡献率超过10%,市场规模38亿人次,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助推器。让旅游业更加繁荣,不能总想着怎么样从消费者腰包里强行掏钱,而是应着眼于如何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质量。从这一点来说,这也是对拉动内需战略的一个提醒,拉动内需,诚然需要鼓励消费,但也不是简单地设法让人们花钱,以至公共资源都成为最佳卖点,重要的,还是产业和服务质量的升级,让消费成为享受,成为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途径。

    走出高门票误区,应是旅游业垂范于内需战略的一个机会,一种主动尝试。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