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 《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6-04-13 10:25 来源:本站  作者:品牌网   点击量:78次

  中国品牌网: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4〕89号《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等单位负责起草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计划号:20142455-T-604)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请将意见在2016年5月10日前反馈到电子信箱sactc201@163.com,或邮寄至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秘书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德胜门外北沙滩1号37信箱

  邮 编:100083,电话:010-64882636传 真:010-64883332

  附件:《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6年4月5日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机械化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的农艺要求及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华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的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青贮、制种和鲜食玉米的机械化生产作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NY/T 503 单粒(精密)播种机 作业质量

  NY/T 1355 玉米收获机 作业质量

  NY/T 1409 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3 品种选择

  3.1 应选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主要推广的,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稳产玉米品种。

  3.2 应选用经过精选、分级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3.3 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常年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处理。

  4 耕整地

  4.1 应根据当地的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土壤条件和地表秸秆覆盖状况,选择机械耕整地作业方式与作业时机。

  4.2 深松作业宜在秋季或春播前进行,一般每隔3年进行一次。深松深度应能打破犁底层,且不小于25cm。深松作业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深松机具的耕作幅宽应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

  4.3 底肥深施可采用先撒肥后耕翻或边耕翻边施肥的方式,肥料撒施应均匀,施肥量应符合当地农艺要求。

  4.4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灭茬、深耕作业,宜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联合耕整地作业。深耕深度应不小于18cm。

  4.5 黄淮海夏玉米区前茬小麦的收获宜采用带有茎秆切碎机构的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割茬高度应不大于18cm,小麦秸秆切碎长度应不大于15cm。

  4.6 西南山地玉米区根据当地的种植模式,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墒直播,也可在未种植的预留空行深翻晒土、平整或条带旋耕后播种。

  4.7 西北旱地玉米区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深耕晒垡或深松整地作业,宜采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复合作业机具一次完成深松、耙茬和碎土作业。

  5 播种

  5.1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和地形等因素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4500株/亩~5000株/亩,黄淮海夏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5000株/亩~5500株/亩,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的种植密度宜为4000株/亩~4500株/亩。

  5.2 应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且与播种同时进行。肥料应施在距种子侧、下方5cm~6cm处。

  5.3 宜采用精量播种方式,可采用机械式精量播种机和气力式精量播种机进行作业。采用单粒(精密)播种时,其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503的规定。

  5.4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的适宜播期为当地8cm处土层的地温连续3日稳定在8℃以上。在地温允许的情况下,土壤绝对含水率大于20%的地区可及早抢墒播种,土壤绝对含水率小于20%的地区可采用坐水播种。覆膜栽培可比露地早播7天~10天。

  5.5 黄淮海夏玉米区应在前茬小麦收获后适时播种,应根据小麦播种时间和玉米生育期,控制玉米最晚播种时间。

  5.6 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应根据当地的地温、土壤墒情、茬口和种植模式适时播种。

  5.7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应选择等行距、宽窄行、大垄双行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5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80cm,窄行行距为40cm;大垄双行播种时,垄距为130cm,垄上两行行距为40cm。

  5.8 黄淮海夏玉米区应采用播种行距为60cm等行距平作。

  5.9 西南山地玉米区根据各地气候和土质不同,可采用直播垄作、直播平作等方式。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确定相对稳定、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0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80cm,窄行行距为40cm。

  5.10 西北旱地玉米区可采用等行距和宽窄行播种方式。等行距播种时,行距为60cm;宽窄行播种时,宽行行距为70cm,窄行行距为40cm。

  5.11 保护性耕作地区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应符合NY/T 1409的规定。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施肥

  6.1.1 在玉米拔节或大喇叭口期,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

  6.1.2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和肥料养分含量等情况来确定。

  6.1.3 中耕追肥作业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率小于3%,追肥深度为5cm~10cm,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cm~20cm,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土严密。

  6.2 植保

  6.2.1 根据当地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在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合理选用农药品种及用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作业。

  6.2.2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或播种同时,喷洒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作业。未封闭除草或封闭失败时,应进行苗后化学除草作业。苗后化学除草作业应在玉米3叶~5叶期进行。

  6.2.3 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宜采用自走式高架喷杆喷雾机或农用航空施药机械进行机械施药防治病虫害作业。

  6.2.4 在风大、易倒伏地区和水肥条件较好、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品种易倒伏的田块,根据需要喷施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调控作业。

  6.2.5 植保作业应严格执行相关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提高药液喷施的均匀性和对靶性,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害防治效果。

  7 收获

  7.1 在玉米完熟期进行机械收获作业。采用籽粒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应不大于25%。当玉米籽粒含水率大于25%时,宜采用摘穗收获方式。

  7.2 玉米收获应选用行距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的机械。

  7.3 玉米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1355的规定。

  7.4 玉米收获后,应采用根茬粉碎还田机将残留在地里的玉米根茬进行粉碎还田,其碎茬深度应不小于8cm,根茬粉碎率和碎土率应不小于90%,根茬覆盖率应不小于80%。

  7.5 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地区,应在玉米收获后适时回收残地膜。残地膜回收机具的表层拾净率应不小于75%,深层拾净率应不小于65%。

  8 烘干

  收获后的玉米应及时进行降水处理。采用摘穗收获的,可集中进行通风晾晒;采用籽粒收获的,宜采用玉米烘干机械进行降水处理。

  9 秸秆处理

  9.1 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应进行粉碎还田或回收处理。

  9.2 当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粉碎还田时,其秸秆粉碎长度应不大于10cm,残茬高度应不大于8cm,粉碎长度合格率不小于80%。

  9.3 秸秆还田后,可按还田干秸秆量的0.5%~1%增施氮肥。

  9.4 玉米秸秆如需回收,宜打捆后运出。

  (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