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 关于《江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方案》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6-05-06 14:40 来源:本站  作者:刘子豪   点击量:84次

  中国品牌网: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我市迈向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一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则是我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的重要契机和抓手,并写入了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日前,我市出台了《江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目标任务,提出建设内容,全力编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如何读懂《方案》?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接受专访,并作出解读。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既是老百姓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作为江门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的关键一环,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已做了哪些工作?

  容福华说:从满足温饱的数量需求,到追求绿色的质量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这已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江门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珠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了很多功夫,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从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市本级财政安排农产品安全监管项目经费达3101万元,年均增长超过25%,远高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水平。去年4月,江门还出台了《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保障行动”被写入市政策纲要文件,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强化实施。

  近年来,江门市蔬果和畜禽检测合格率均保持在97%以上,已连续七年“零事故”。目前,全市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达28家,初步建立以“市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县级检测中心为两翼,镇村检测站为基础”的检测体系。

  此外,全市还拥有有效期内的国家有机食品26个,绿色食品38个,无公害农产品205个,全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江门占了5个,省农业名牌产品3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写入了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于近日印发了《江门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方案》。这将对江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

  容福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市始终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四个最严”,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巩固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是我市推动这项工作的契机和抓手,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意义深远。

  按照国家和省的创建要求,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讨论和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并印发了《方案》,先行启动创建工作,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保障措施、实施步骤等5方面明确了路线图,并从农产品监管、检测、预警、评估、执法以及社会共治等多方面,提出了11项建设内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我市以整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契机,实现“提质、增效、转方式”,将从单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向多元的公共服务供给转型升级,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共享平台,推行“互联网+监管服务”,力争探索出一套符合市情和农情的新监管模式。

  《方案》提出,我市要“积极构建‘互联网+’新的监管模式”,推进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这种新的监管模式将工作带来哪些变化,我市将如何构建这种监管新模式?

  容福华: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到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省、市的相关会议精神,“互联网+”都是“高频词”,实现“互联网+”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融合,已成为我市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工作要求。

  从2014年开始,我市就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基础,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平台。2015年,搭建“生产、经营、流通、消费、监管”五方对等信息平台。今年1月,具有“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溯源管理系统、数据交互子系统”等主体功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平台项目通过验收。

  应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监管平台的搭建,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可追溯和全方位监管,还能依托大数据完成农业生产习惯的分析,以此提供精准指导,推动标准化生产的进一步优化。

  而在此基础上,江门还启动了农业投入品溯源监管体系,以及基于GIS的农产品农田地理信息体系的构建。譬如说,农产品农田地理信息体系,就可以把监管落实到每个生产主体,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网格化管理,通过大数据的区域性生产习惯分析,做到生产风险的精准评估、精准预警,破解农业生产分散的监管难题。

  这三大体系的构建,将形成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到初级农产品的全过程、全方位、网格化、信息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溯源新模式。这是《方案》的一大亮点,也是具有创新性的举措。

  除此以外,《方案》中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风险应急、行政执法等工作,还提出了哪些创新举措?

  容福华:“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将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综合执法等实现精准导向,搭建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要素的信息化智库。除此以外,江门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和执法等体系建设。

  如,建立全覆盖的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抽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等。

  其中,《方案》特别强调了“社会共治”的重要性,包括:通过推行“互联网+监管服务”,使老百姓有更多机会、更大空间参与共同治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会员交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等。以此,动员所有生产环节相关者全方位参与管理,开创“社会共识、社会共创、社会共治、社会共享”的新局面。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江门将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风险应急和行政执法四大体系,破解农产品分散生产的监管难题,破解农村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解放传统监管的人力物力,严守每一道防线,编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