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战略

工业文化是工业发展的灵魂和倍增剂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7:13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242次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制造2025》,《中国电子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助理、中欧工业4.0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强。
 
       “《中国制造2025》这个行动纲领中有一个部分提及得比较少、但我认为却是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工业精神和工业文化,包括制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质量、知识产权等在内的工业制造的‘软实力’。事实上,工业制造的‘硬实力’是与‘软实力’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软实力’我们的‘硬实力’也很难上去”。“ 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除了科技上要领先,文化上同样要先进。因为工业文化不仅是衡量一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工业发展的灵魂和倍增剂” 。韩强指出。
 
  企业需要有契约精神和全球视野
 
       “最近我们到德国参加汉诺威工业展,并拜访了一些德国的中小企业,对中德企业发展以及产业环境进行了比较,有几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 韩强透露,他们在德国拜访了一家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IMA,这家公司只有6个人,花了500多万欧元,创业2年时间,做了一款名叫COLIBRI单人新能源小汽车,非常酷。韩强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下照片,就有200多人想买这个车,这个车在欧洲是可以上路的,已经经过各种碰撞测试。“我的感触是什么呢?是德国这样的工业体系可以支持很小的企业进行高质量的创新。比如这家企业它的轮胎可能是宝马供应商提供的,车身可能是大众的供应商提供的碳钎维。德国的工业体系,能够让小微企业在创业、创新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够有很好的产业配套环境支持新。但是在中国,如果6个人的创业团队想做汽车,它很难从大的汽车公司那里拿到相应的配套支持。”韩强说。
 
       另外一件对韩强触动很大的事情,是去德国之前联系了几家做新能源汽车耗材的公司想进行拜访,其中有2家企业拒绝了拜访的请求,对方回答的原因是正在与中国的相关公司接触,有三个月到六个月的保护期,对方希望过了保护期再进行沟通。到了汉诺威之后,在展会展台现场见到了一家锂电池企业,韩强想我们都到这里了,都见到了,是否可以聊聊呢,对方又很有礼貌的拒绝了,原因是这家公司的锂芯电池模组是来自中国洛阳的某一家企业,在合作的时候所签署的合约协议中有不返销中国大陆一条,所以他们不接触大陆公司,聊聊也不聊。“这些企业的契约精神,守规矩重信用的精神,给我很大的触动,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很欠缺。”韩强坦言。
 
       另一个让韩强深有感触的事情是,在德国很小的企业也有全球化的视野,有进行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在德国我们见了另外两家中小企业TWIKE、KYBURZ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两家企业的人也不多,规模也不大,每年的产值在几千万人民币左右。KYBURZ是做电动多功能车的企业,它的部件来自日本、中国、瑞士,销售的客户有欧洲、新西兰等。销售是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也是全球化的。”韩强说。
 
产业资本要引导企业关注传统制造业
 
       在德国,企业的对外估值以及产业资本对企业的估值也都相对比较合理,不像中国这样虚高。韩强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TWIKE、KYBURZ这两家企业的估值也就在2000、3000万欧元左右,不像在中国卖煎饼的、送快餐的、管理“大姨妈”的,只要加上互联网思维,动不动就估值几个亿,高得离谱,这样的虚火一定会对产业带来不好的引导,企业不能够进行合理的估值,资本不关注传统产业,就很难引导产业的发展。
 
       其实我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引导这样的一种氛围,我们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工业创客。欧洲的制造业企业,哪怕只有几个人的公司,他们的布局也是左侧是办公区,右侧是实验区,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机械的、物理的、化工的,他们的创新是把电脑和机械的、工程的等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完美融合。而我们很多中国汽车或者其他大公司的研究院,500人的研究院里,也全部都是电脑、电脑。
 
       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我们看到一些误区,一方面整个社会氛围和产业都缺乏一种对“+”后面的关注,缺乏对制造业、对传统产业的关注。中国的孩子们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现在这样的氛围造成大家一窝蜂追逐、去弄APP、搞社交、做手环、做净化器,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互联网”上了,而不是在“+”后面。韩强强调道。
 
要关注中小企业 要输出工业思想
 
       韩强坦言,目前看《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一些纲领性的意见,理论比较多,在可操作性上有些欠缺,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可用的部分不多。但是我们要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需要将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带上做强之路,不仅仅是靠几个带”中字“头的大企业巨头实现了智能制造就能变成强国的。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但是我们在向全球输出大量物质产品的同时,我们输出的精神产品却乏善可陈。近100年来,中国能够输出对全球产业界产生影响的经济理论以及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思想却很少。韩强说:从对信息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的摩尔定律到长尾理论、蓝海战略,现在流行的“体验经济”,“ 奇点理论”等,都和我们无关,都没有来自中国实践的精神财富,我们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事实上,很多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息息相关,我们无法创造新型的生产力,也就很难创造有影响力的经济理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是我们缺乏工业文化、工业精神这方面的总结,缺乏这方面的关注,也没有这样的舆论引导,没有推出我们的理论体系和精神主张。另一方面学界、产业界“言必称西学”,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文化不自信。工业文化的创新,会为工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并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