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战略

打造“全域旅游” 苏州应当从何发力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6:51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98次

       中国品牌网讯:旅游业,已提升为苏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各地的旅游经济一直很活跃、很热闹,但发展后劲在哪里,该从何处寻求新突破?
  在旅游旺季中秋、国庆双节到来前夕,苏州精心召开了一场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关于促进苏州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到2020年要“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也即一座城市就是一个景区。这不是简单的提法或概念出新,而是以宏观的视野、长远的角度,对苏州旅游业进行了一种全新定位和布局。因为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度非常高,所以要想实现空间形态上拓展,除了必须树立“大旅游”的理念,还需要在多个环节、多种方面上力求新突破。

  区域联动下活“大旅游”这盘棋

  要把苏州全市的旅游业当成“一盘棋”来下,就必须树立全市大旅游发展理念,形成大旅游格局。其中关键就在于,如何把遍布苏州城乡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提高整体效益?
  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度非常高,其六要素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每个行业涉及不同的主管部门,“全域旅游”还涉及不同的地区。所以,要想打造苏州旅游业的良好形象,打响苏州旅游的整体品牌,就必须打破种种阻隔、藩篱。譬如,在制定景点景区门票时,不能只考虑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而要树立大局观念,要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又如,在配置旅游资源时,各地区、部门之间要主动搞好衔接配套,不能仅仅考虑自己获得利益的多少;再如,在推介旅游产品时,不能“唯我独尊”,苏州的旅游资源那么丰富,“没到过虎丘就等于没到过苏州”,这样的说法早就过时了。反之,每个旅游景点都应当成为其他景点、项目的“利益攸关方”和“义务宣传员”。
  说到底,“全域旅游”区域联动,需要部门配合联动,需要行业融合联动,需要资源整合联动。无论是旅游团队还是“背包客”,到苏州来旅游观光,应当不能让他们停留在“到此一游”层面,而应当让他们“看不够”“游不够”。因为,苏州不仅有传统的古城古镇,还有新兴的环太湖、环阳澄湖旅游区,还有乡村旅游、游轮旅游、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而且,不同的时间节点到苏州,苏州都有不同的姿态迎接游客,春季有碧螺春的品茶游,秋季有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蟹游……
  总之,吸引游客们流连忘返,就要靠全社会“动起来”。

  产业融合留住多样化的游客

  拥有丰厚旅游资源的苏州,一个多年存在的尴尬是,不缺的是游客,缺的却是能留得住的游客。
  留住游客,当然要有留得住游客的产品。应该说,这些年,除了园林、古镇,苏州旅游通过深入挖掘文化、曲艺、美食、手工艺、丝绸、民俗、古建等优势资源,相继推出了不少特色品牌,比如从2013年起,古城水乡风情游、深巷深度体验游、夜姑苏休闲游等精品线路,就深受游客青睐。这些线路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打组合牌,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既有时尚创意,更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现有的基础上,这种组合型旅游产品如何进一步开发延伸?《关于促进苏州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具体的指向那就是创新旅游新业态。过去,提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人们耳熟能详。而在今年的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提出:如今,激发人们旅游的动机要素越来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游要素。他认为,这种新的旅游要素也包括六个方面,即商、养、学、闲、情、奇。这一提法,不仅得到业内关注,事实上,更成为日新月异的旅游业态发展趋势:看身边,越来越多与此相关的旅游新业态正风生水起,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此之外,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努力的方向。这几年,来苏的散客逐年增加,去年更是达到了9000多万人,散客的增加更呼唤着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比如,与日俱增的老年游客需要精细、休闲等旅游产品,比如成熟的游客则需要高品质、全方位、一站式的旅游产品,而自驾游客则会需要能提供露营、自驾游等特色线路等,根据这些需求,逐步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强多业融合,这样才能留住越来越多游客的脚步。

  苏式生活打开体验式旅游新空间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人们愈加追求慢生活。主张体验苏式“慢生活”的苏州旅游可谓恰逢其时。
  到一个地方拍拍照,再在周围转一圈,这种“到此一游”式的旅游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如今人们的旅游消费诉求早已升级,更注重体验式旅游。比如,更渴望在园林中,移步换景,感受园林静谧之美;在古镇和古村落,看粉墙黛瓦、闻鸟语花香,听小船欸乃;在太湖和其他湖边,观烟波浩渺,落日帆影,体验开捕节之乐趣;又或者什么都不为,只是逛逛老街,在老字号中尝一碗面,听一首评弹。在游客心中,什么是苏式慢生活?这就是。
  用什么让游客享受到苏式“慢生活”?更加重视互动体验,让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因此“私人订制”就少不了。譬如,拙政园推出“私享拙政园”产品和姑苏古城旅游运营中心首推的“旅游管家”式服务,个性化十足,充分满足消费者享受型、自由度极高的体验。同时,除了“游”,“住”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更加强调个性化。譬如吴中区杨湾村推出的“青蛙村”民宿;昆山周庄,老宅院与酒店品牌“花间堂”结合,这些新模式,让客人既穿越历史,又融入水乡生活等,使更多的游客留下来。
  衡量一个城市旅游发展水平高,其中一条标准就是让游客不由自主体验并融入当地生活。面对旅游“散客时代”的到来,做足苏式“慢生活”的体验文章,苏州旅游必然前景可观,大有可为。 
  
  制度改革
  出新招激发新活力

  苏州发展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自然优势,事实上旅游的大繁荣助力城市大发展的同时,也让苏州这座城市名扬四海。旅游业作为绿色经济,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可以说,对它的期待应该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形容。那苏州的旅游发展如何更加有所作为?在诸多应对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创新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旅游发展需要政府推动,但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应该更多在于提供政策的利好、进行市场的引导和完善公共服务的体系,唱主角的还应该是企业和行业。新近出台的《关于促进苏州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扩大市场开放,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并推动公共类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的方向很明晰,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进行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比如,如何吸引民营经济、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这需要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再如,如何让苏州旅游推广得更远,在“互联网+”发展新模式下,需要创新旅游的营销体系。
  总之,要通过改革来清除影响旅游企业自主经营、旅游要素自由流动的那些机制体制的障碍,让旅游更好地对接市场,让旅游资源充分地与更科学的管理、更先进的理念、更充足的资金、更广阔的市场相结合。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