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顺丰O2O布局嘿客业务四不像:被指盲目烧钱扩张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1:30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75次

  一则关于顺丰[微博]“嘿客”低调关闭的传闻,让业内对顺丰O2O战略的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了诸多猜想。

  据悉,作为顺丰杀入O2O市场的一大重要布局,“嘿客”被定义为“网购服务社区店”,可提供快递收发、虚拟购物、冷链物流、团购预售等多项功能,顺丰也曾设想以这种“物流+电商”的模式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社区O2O闭环。

  然而早在去年5月就已亮相的顺丰“嘿客”,一路走来似乎一直磕磕绊绊,并不断伴随着店铺定位不清、盲目烧钱扩张等诸多质疑。

  近日,业内又传出顺丰“嘿客”低调关店的消息,再度给顺丰泼了一大瓢冷水。

  “我们已经一再说明,‘嘿客’关闭的消息只是传言。”顺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一位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顺丰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顺丰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称,目前部分“嘿客”门店逐渐升级为“顺丰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嘿客”和“顺丰家”将同时存在,因此无论说“嘿客”正在关店,还是说现有的“嘿客”全部要更名为“顺丰家”,都是不真实的。

  而即便如此,面对诸多问题缠身的“嘿客”,顺丰未来的发展究竟能否“顺风”,似乎至今仍是一个问号。

  “嘿客”有点“四不像”

  8月20日上午十点,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香江北路上的一家顺丰“嘿客”店内,店员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家店是顺丰的,里面能收发快递,好像也能买东西。”在旁边乘凉的一位老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这位老人的记忆中,眼前这家“嘿客”店已经营业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至今他都没有进去过,所知道的东西也都是听邻居们讲的。

  法治周末记者随后走进店内发现,在大约4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内,柜台前堆放着许多快递,四周墙上贴满了各色商品的宣传海报,而部分橱柜上则摆放着一些月饼、茶叶、红酒等商品,不过相比于一般超市而言,商品种类显得非常有限。

  很快,店内一位服务员便迎了上来,开始向以顾客身份造访的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店内商品。

  “我们这里有很多平时你买不到的商品。”该服务员称,但当法治周末记者追问究竟是哪些“买不到的商品”时,对方却岔开了话题。

  而对于店内商品是否具有价格优势的问题,该服务员则称,大部分商品价格都和超市价格近似。

  此前曾传闻“嘿客”店内的商品只作为展品而不允许购买,但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现在很多店内商品已经可以直接提走,但所有商品都需要从网上下单。

  “既然顺丰是做物流起家,那么在‘嘿客’店内买东西是否就可以免费送货到家了?”面对这一问题,该服务员表示可以送货,但需要达到一定消费标准。

  “比如有些商品达到99元标准即可送货上门,有些则需要更高,不然还需要顾客支付10元运费。”店内另一位服务员插话道。

  此外,法治周末记者还注意到,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曾经有多位当地居民拿物品到店内寄送,但几乎没有人去关注任何商品。

  顾客到店还需再从网上下单、商品种类不够丰富、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免费配送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在众多消费者眼中,这些因素综合下来,“嘿客”给他们带来的消费体验其实并不好,甚至因此被视为是一种“四不像”。

  顺丰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当前部分“嘿客”门店逐渐升级为“顺丰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但对于升级后的“顺丰家”究竟有哪些业务上的优化,对方却并未予以进一步说明。

  “顺丰‘嘿客’模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定位与实际运营存在偏差,如果定位为便利店,‘嘿客’并不具备便利店的基本功能;如果作为快递自提点,‘嘿客’则没有存在的必要。”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认为。

  自身“经络”尚未打通

  “目前经常通过网上支付来购买商品的,大多数都是年龄段集中在20到39岁之间的年轻群体,而社区老人则往往会选择到实体店进行采购,一般不会光顾‘嘿客’店面。”速途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郑春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法治周末记者在“嘿客”店旁随机询问了多位老人,他们均表示未曾到过“嘿客”购买商品,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位自己孩子就在顺丰上班的老人。

  “但是对于我们这种经常网购的人来说,既然已经选择了网购方式,又何必还要跑到实体店再去下单呢?”一位北京白领对此颇为感叹。

  此外,当顾客在“嘿客”店的电脑上选择购买某一商品后,如果是初次购买,还需要进行账号注册。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顺丰就上线了自身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

  但“嘿客”店内的服务员提醒称,目前使用顺丰优选的账号并不能够在顺丰“嘿客”上登录使用,且已经用某一手机号注册了顺丰优选账号,该号码也不能再用于顺丰“嘿客”的注册使用。

  “既然是同一家旗下的电商,为何连相互间的账号都不能通用呢?”法治周末记者问道。

  对此,服务员表示也不是十分清楚。

  电子商务研究专家林骞指出,虽然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个小问题,实则一方面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恰恰折射出,顺丰在自身O2O战略架构上存在较大问题。

  林骞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上述情况的出现,甚至包括顺丰整个O2O战略推进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在于其组织架构之间没有实现全盘打通或更加顺畅的契合。

  之前业内也曾有爆料称,顺丰成立了一家名为“顺丰科技”的独立互联网公司,重点向“嘿客”提供技术支持,但“嘿客”项目的推进需要跨公司跨部门进行沟通,这样一来极大地降低了办事效率。

  更有媒体报道称,顺丰“嘿客”体系内的人员都是后续招入的,因此与原有顺丰物流系统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这就好比中医里所讲的人体机理一样,经络需要疏通人才会健康,公司也是一样,如果自身‘经络’不通,运转起来便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小则降低办事效率阻碍创新,大则甚至会导致整个公司发展前景的堪忧。”一位不愿具名的电商分析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被指盲目烧钱扩张

  目前顺丰“嘿客”最受业内诟病的,其实在于它的大举烧钱扩张。

  据称,在顺丰“嘿客”成立之初,曾定下一年内开设不少于4000家“嘿客”店的目标,而时至今日,顺丰“嘿客”在全国也仅有三千家左右的门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数字的背后,顺丰大手笔的投入已经隐约可见。

  有业内人士曾给“嘿客”算了笔账,按照3000家“嘿客”店来计算,考虑到店铺租金、装修费用、人力成本以及日常运营成本等诸多开销,以单店一年30万元的投入来看,这样一年时间下来就要烧掉10亿元资金。

  更有爆料称,一位顺丰前高管曾透露,外部传说“嘿客”投入10亿元,其实已经有高达30亿元的投入进去。

  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顺丰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的证实,对方转而回应称,在看待一个新领域时,究竟是“投入”还是“烧钱”,这里难免会有主观色彩。

  “从顺丰‘嘿客’此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嘿客’模式的发展前景堪忧。”申正远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业务范围模糊等原因导致‘嘿客’没有稳定的盈利来源,其在经营上面临着收不抵支的困境,这种情况下大范围铺设网点将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艾瑞咨询[微博]高级分析师张晶指出,对于顺丰“嘿客”来讲,烧钱绝对是一个大问题,且从当前现状来看,其扩张速度明显过快,这样不仅会给顺丰自身财务上带来较大压力,对其获取用户也不一定有利,因为用户也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张晶由此建议,顺丰“嘿客”不应发力过猛,未来或可考虑转向阶段性布局。

  亟待重整优势资源

  “虽然目前顺丰‘嘿客’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通过线下体验店的方式进行探索,以线下带动线上,从而增加线上流量,这种做法无疑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张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且通过线下方式进行引流,这也是天猫[微博]、京东等电商当下所缺失的。”

  此外,张晶还指出,顺丰自身在物流端的优势颇为明显,其服务能力也都有目共睹,同时它还间接地掌握着大量的用户信息,理应基于其自身的这些优势出发,去尝试二次布局或者延伸。

  申正远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相比于其他电商,庞大的体量、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专业的物流配送仓储能力,这些都是顺丰发力O2O的最大优势。

  但事实上,作为顺丰试水O2O一大重要布局的“嘿客”,其发展至今仍未见较大起色。

  “作为传统企业的顺丰,要想实现向互联网电商的成功转型,本来就绝非易事,需要对其原有的经营模式作出较大改变。”申正远认为。

  申正远进一步指出,“嘿客”模式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明确功能定位,还可以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充分发挥出门店相比于传统电商的优势。

  而在张晶看来,顺丰“嘿客”的发展困局或是顺丰整个O2O战略的推进缓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整合好自身现有的优势资源。

  “这就像顺丰优选虽然已经在商品的品类上存在较大优势,但由于没有同‘嘿客’实现融会贯通,这种优势根本难以发挥出来。”张晶举例分析道。

  林骞也建议称,“顺丰想要‘顺风’,必须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进行全局的架构革新,一方面大量引入具有互联网思维的高管激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增进业务协同能力,打通自身‘经络’,实现内部的协调顺畅”。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