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中国置业投资疑遭中车抛弃 单日暴跌82%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1:28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70次

  在毫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中国置业投资(00736.HK)8月31日早盘狂泻81.87%,于11时13分紧急盘中停牌。不到两个小时的交易时段,其成交额即达5.28亿港元,远超过去多个交易日成交均值。

  对于此番急跌的原因,中国置业投资并未详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H股市场的敏感程度,中国置业投资应存在未披露的重大负面事件。按照此前汉能薄膜发电、“高银系”(包括高银地产、高银金融)等H股公司单日暴跌案例所折射出的背景来看,相关重大负面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核心公司或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经营层面急剧恶化、重大重组事项流产、财务涉嫌严重造假等。

  记者掌握的消息显示,中国置业投资此番暴跌或与中国中车(12.81,-0.490,-3.68%)(601766)的收购案相关,不过这并未获得中国中车及中国置业投资方面的证实。

  壳公司多次被倒卖

  以A股壳公司的维度审视,中国置业投资早已形同壳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置业投资于1992年9月份上市,主营物业投资业及采矿业务。据中国置业投资2015年报(截至3月31日的年度),该公司报告期内共实现营业收入1058万元,其中投资物业租金收入约为902万元;采矿业务于报告期内并未产生明显的营业收入,旗下克什克腾旗大地矿业已通过赤峰市国土局备案评审。除此之外,中国置业投资还少量参与教育志愿服务,但成效并不明显。

  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中国置业投资在经营层面已呈下滑态势。其中,中国置业投资营业收入自2006年度的1.04亿元锐减至次年的563万元,随后几年略有增长,但基本上维系在1000万元左右。在净利润方面,中国置业投资从2006年度持续亏损至今,2012年度曾亏损3亿元之巨,屡屡被审计机构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仅从净利润角度而言,中国置业投资若在A股上市,显然难逃退市之虞。

  不仅仅是在业绩方面颓势尽显,中国置业投资在人力资源方面与A股壳公司也极为相似,几乎人去楼空。2014年度,中国置业投资仅有37名雇员(含高管),2015年度,该公司雇员人数明显上升,但也仅有52名。

  本次大跌前,中国置业投资总市值约为50亿港元,不过经此一跌,中国置业投资市值仅为9.84亿港元,从指标上更趋近壳公司。

  深层次探究中国置业投资不难发现,该公司近年来第一大股东更迭较为频繁。2014年6月份,自然人倪晓亮取代正东发展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置业投资第一大股东,两个月后,自然人高建跻身为第一大股东。紧接着,樊亨富闪电取代高建成为中国置业投资第一大股东。

  截至今年3月31日,樊亨富持有中国置业投资23.05%股权;5月28日,因中国置业投资配售25亿股募资2.47亿港元,樊亨富持股比例被稀释至8.65%,仍为中国置业投资第一大股东。

  有消息显示,中国置业投资自上市起被多次倒壳,公司现任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徐东始终留给外界“神秘商人”的身份,其前任赵庆吉曾为“方正系”成员北大资源集团副总裁。结合方正系与北京政泉控股的诸多恩怨,中国置业投资的历史更是充满悬疑。

  中车收购引发质疑

  种种迹象表明,樊亨富成为中国置业投资第一大股东后,试图将后者洗白。于是,今年6月3日,中国置业投资披露,拟向中国中车全资子公司CSR(Hong Kong)发行65亿股股份,后者认购价格为0.1港元/股,交易作价6.5亿港元。交易完成后,中国中车将间接控股中国置业投资约60%的股份,相当于买壳。

  彼时业界曾分析,一旦控股中国置业投资,中国中车将有权利处置中国置业投资账面上数千万港元的资金,加上本身收购中国置业投资所耗用的6.5亿港元,中国中车“捡了大便宜”。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业界认为中国中车间接收购中国置业投资,可将后者进一步打造为国际融资平台,从而为中国中车全球化战略提供支持。当然,中国置业投资疲弱的业绩也引发了多方质疑,至于中国中车会否向中国置业投资注资,尚不明确。

  中国置业投资刚披露上述收购事宜,其股价便于6月4日暴涨287%,从每股0.86港元升至3.33港元,但一出“乌龙大戏”也随之上演。因为前述收购事项刚开始仅系中国置业投资单方面的披露,中国中车并未同步披露,期间一度传出中国中车个别高层对收购事项不知情的说法;而中国中车6月12日披露的有关“南车集团不存在中国中车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也被解读为中国中车可能不会收购中国置业投资。

  一时间,谣言四起,直到6月19日,中国中车再次披露,确认了收购事宜。收购完成后,中国中车将间接持有中国置业投资60.52%的股权,实现绝对控股。

  截至目前,公开资料尚无有关收购的最新消息。有意思的是,中国中车A股及H股在此后的定期报告(2015年中报)及常规公告中,并未特别提及收购中国置业投资事宜。理论上,与中国置业投资的交易系原中国南车吸并原中国北车之后的首次买壳式收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中国中车似乎并不认为收购中国置业投资将对其形成实质性影响。事实上,本次收购交易作价仅为6.5亿港元,在中国中车动辄百亿元级别的投资版图中,短期价值确实相对较小。

  反观中国置业投资,已沦为壳公司,一旦上述交易流产,中国置业投资将继续以壳公司的形式存续,且存在继续亏损的可能性。若交易得以实施,中国置业投资将晋级为中车系成员,后期不排除获得注资及资产重整的机会,至少中国置业投资目前的股东将通过中国中车实现资本的退出。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国中车近期也遭受不少非议,尤其是随着二级市场的整体调整,中国中车市值较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之初大幅缩水,甚至有“南车合并北车,北车跌没了”之类的言论。抛开市值,业界对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也在重新审视,这种吸并式重组能否适用于其他央企值得深思。

  最近三个交易日,中国中车表现极为抢眼,连续涨停,再度成为二级市场的焦点,不少人在讨论中国中车能否“王者归来”。

  然而,中国置业投资却在一个交易日的前两个小时暴跌超过80%,与中国中车的强势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可以预见的是,若最终确认中国置业投资8月31日暴跌与中国中车有关,那么中国置业投资的噩梦可能刚刚开始。毕竟对于中国中车而言,是否收购中国置业投资对全局影响并不大,但对于中国置业投资而言,却是天壤之别。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