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青海旅游,阔步迈入转型提速新轨道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1:22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70次

    中国品牌网讯:经过多年的建设,青海旅游开始进入全面转型升级新发展时态。

  在总结“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在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为青海旅游业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蓝图铺就。未来,青海旅游又将如何发力?

  答案已然清晰。9月11日,全省旅游工作推进会上,《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任务分工方案》亮相,解读这一行动方案,一幅大美青海旅游转型提速大发展的美丽画卷跃然纸上。

  从发展定位上看,旅游业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从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从发展目标上看,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4000万人次,省外游客比重占到6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0亿元,旅游人均消费达到1500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6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80万人,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力争新增5家5A级景区,实现旅游人数翻番,实现旅游收入翻番。

  从发展举措上看,近50项工作重点工作已细化分解,有1400多亿元的投资保障,有182个新建项目作支撑。

  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氛围,破解发展难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全省各地推进高原旅游名省建设开始声势浩荡付诸行动。

  转型升级大提速,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再造5个国家5A景区

  继续打造环西宁2小时旅游圈,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继续加强青藏线、三江源(唐蕃古道)、祁连山等重点景区和线路建设,使这三条线路更加成熟,成为知名旅游精美线路。

  重点打造“三廊道”,黄河旅游景观廊道(南线)、青海湖人文旅游景观廊道(中线)、祁连山风光带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北线),让每条线路都构成一个核心景区,每个区域都独具特色。

  从优化旅游布局出发,我省将着力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构建以旅游目的地为目的,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旅游布局。

  在这样的布局中,精品旅游景区无疑是核心。目前,我省仅有2家5A级景区。

  省旅游局局长徐浩介绍,我省现已启动3家旅游景区的创5A工作。今年年底将完成金银滩-原子城5A级景区创建方案,启动西宁博物馆群、祁连风光等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2016年年底前完成互助土族故乡园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启动茶卡盐湖5A级景区创建。力争通过5年时间努力,使我省新增5家5A级国家旅游景区。

  硬件建设大发力,“十三五”新建旅游项目182项、投资要达到1400多亿元

  大规模加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解决钱从何来的问题。

  催人奋进的全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也为青海旅游创新投融资方式指明了方向。

  目前,青海旅游部门已经与兴业银行、省农信社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开发银行青海分行、省农行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大对旅游业的信贷支持;与省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厅一起筹建省旅游投资集团公司,构建投融资平台,推动资本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

  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分工方案》上便是一笔笔投入资金和一个个令人振奋的项目。

  加快果洛、祁连等机场建设,规划建设青海湖、年保玉则(久治)、黄河源(玛多)等支线机场;加快格敦、格库铁路建设,尽快开工西成铁路,抓紧谋划西昆、格成铁路,规划建设门源到祁连地方旅游铁路。

  积极推进大通至张掖、武威,循化至临夏等出省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共和至玉树、德令哈至久治等一批高等级公路,改造、拓宽西宁通往青海湖、门源、坎布拉等重要景区公路,加快普通国省干线路网升级改造,打通国、省道、县乡道路与旅游景区的连接线路。

  着力抓好“厕所革命”,明年旅游旺季前新建、改造、提升500座旅游厕所,2017年累计建成1000座旅游厕所……

  目前《分工方案》中,关于旅游的1400亿元投资和182个项目基本覆盖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

  创新跨界大融合,每年创建乡村旅游接待点200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00家

  实践已证明,青海旅游,在聚合起浩荡客流的同时,不仅实现与一产观光农业的无缝对接,更与三产服务业连成整体,上演接“一”促“三”的好戏。

  《分工方案》展示了青海举全省之力推进旅游跨界融合的“大动作”。

  推动旅游业与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促进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吃住行游购娱”发力,向“商学养闲情奇”拓展。将文化的元素植入旅游各环节,讲好青海故事。开发藏药浴等保健项目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摄影必到地”旅游品牌。

  在全省现有10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的基础上,继续打造5—10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5—10个全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90家; “十三五”期间,每年新增乡村旅游接待点200家,至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4000家;每年新创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100家,至2020年达到1200家;每年新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家,至2020年达到190家。

  ……

  融合意味着生长,生长意味着活力,相信,未来青海旅游将在这样的大融合中大步前行。

  体制改革大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重点培育5家亿元旅游企业

  组建省旅游投资集团。

  全面放开旅游市场准入,引导各类资本和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旅游开发和经营。扶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机制灵活、发展能力强的本地中小旅游企业。

  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汽车租赁公司,在我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企业达到10家以上,重点培育5家亿元旅游企业。

  开展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全面理顺景区管理体制。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理顺景区管理体制,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3A级旅游景区2016年底前完成景区管理体制改革;4A级及以上景区2017年底前完成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构建旅游大格局,形成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发展模式

  构建西北旅游一体化格局。加强与青藏铁路沿线、中国长江、黄河之旅等旅游推广联盟的协作,推进青藏旅游一体化,构建大年保玉则旅游圈。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青藏铁路联盟、黄河旅游推广联盟、长江旅游推广联盟等区域旅游品牌,完善国内国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重点推进青藏铁路、长江黄河沿线、援青省市和丝绸之路沿线省(区)的旅游合作。形成兰州、敦煌、格尔木、西宁环线旅游圈。建立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形成大区域、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的发展模式。

  加强县域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227线旅游合作联盟”。

  设计推广以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系列旅游线路产品,推出丝绸之路南线旅游线路、唐蕃古道旅游线路、青藏铁路旅游线路、大香格里拉旅游线路、西北穆斯林、长江、黄河源头旅游产品和线路,大力营销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旅游在区域复合型旅游产品中的重要支点和枢纽,树立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旅游品牌。

  ……

  一业兴起百业旺!

  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大手笔描绘,大气势建设,大力度推进,大前景展现,青海旅游风起正是扬帆时,将乘风破浪谱新篇!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