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直奔上方山,果然,花都开好了。据说桩菊、景菊、悬崖菊等各色菊花有4万多盆,让你瞬间爱上这个属于菊花的时节。
穿过石桥、小路,百花馆前一盆盆菊花仪态万方,纤细的,婉约的,婀娜的,娇羞的。或“玉骨冰肌”,或如古书上所写的“茎疏叶且微”,怎么看都会觉得恰如其分,毫无夸张之嫌。就花的造型看,变化特别丰富,仿佛各种舞蹈的造型,或偃或俯,若舞若翔,如歌似笑,摇曳多姿,难以形容。
再走向前,紫藤廊旁的大草坪上,“范村菊圃”、“成大谱菊”两个主题展区围绕南宋名臣范成大种菊、咏菊的故事,布置了众多桩菊、景菊和悬崖菊,个个别具特色。尤其是古桩绕上菊花,缠绵多姿。
或许是雾里看花的缘故,走进展区,恍惚跟着时光隧道来到南宋苏州著名的风雅之地——范村,这里鸟语花香,居民以礼相待。范村的菊花开得金黄,范成大正约三两好友,在菊花四溢的深秋里对酒当歌:“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晚年的范成大,已不再是政坛上名声赫赫的参知政事,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隐士。他放歌于吴山越溪之间,与伫立在上方山之颠的枷楞塔为伴,创作着《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等名作。
菊花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在深秋和初冬的寒风中,它一花独秀,亭亭玉立;不枝不蔓,傲骨嶙峋;张扬怒放,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形态多姿。
或许正是因为不合时宜的开放,菊花备受高雅之士的赞赏。晋朝的陶渊明堪称写菊花的鼻祖,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其悠然自得的恬淡心境而被隐逸者视为知音。
苏轼对菊花的节操赞赏有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代史铸《咏翻集句》中写道:“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将菊花卓尔不群的品性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出来。白居易赞叹:“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女革命家秋瑾对于菊花的描写,更是另辟蹊径,表现出非凡的见地,“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菊花,在这位江湖女侠的笔下被赋予了顽强的抗争力和坚强的战斗力。
就连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也对菊花颇为偏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的菊花诗自然新奇,正如史湘云所说:“真个把菊花问的无言以对了”。
菊花不屑与百花争春,以其不妖不媚的风姿成为中国墨客画士笔下的素材,也为墨客画士留下不少丹青妙笔传世佳作。那一株株、一丛丛的菊花经过丹青妙手的一番侍弄,栩栩如生,清香四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小贴士:
谁说赏花只是春天的特权,苏州的秋冬,花儿一样为你绽放。快快开启赏花模式,扑倒在苏州的花海里。
菊花——
花期:9月-11月
赏花地点:苏州各大园林,上方山森林公园。
苏州园林的精致、典雅已经广为人知。到秋冬,拙政园、虎丘、留园、沧浪亭……无论假山、厅堂、楼阁,都由菊花点缀,赏菊与观景交错交融。通常,苏州园林的前庭,就陈列着不少盆菊,五色斑斓,盛装迎客。沿着走廊曲折前进,一步一景,而每一处景致中,都错错落落的点缀着菊花。进得厅堂,只见许多大小不一的陶盆,种着各类各种的菊花,琳琅满目。
芦花——
花期:10月-11月
赏花地点:环太湖大道,太湖湿地公园,沙家浜。
深秋,摇曳的芦花开始吐絮,辽阔、幽深的芦荡也开始演绎这一季的浪漫。泛一叶轻舟在芦苇荡中穿梭,芦苇扑鼻,桨划波痕无踪,别有一种风韵。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蒹葭其实就是芦花。环太湖大道的芦花最让人痴迷。一路延伸仿佛一直通向天边。湖面水汽蒸腾,天空云遮雾绕,大片的芦花大气磅礴,雪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