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菜农因使用高毒农药种菜被判刑9个月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2-16 14:10 来源:本站  作者:徐德鸣   点击量:108次
    中国品牌网讯:央视《消费者调查》栏目近日曝光了广州增城、从化区个别蔬菜种植户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违禁农药等现象,再次把高毒农药监管问题摆上了桌面。事实上,近年广东各地出现使用高毒农药种菜的事件已不少。从2010年起,至少涉及中山、东莞、佛山、珠海、江门、广州6个城市12个案例。
    近日有媒体记者回访了珠三角多个发生过“毒菜”事件的蔬菜基地,暂未发现再度使用高毒农药情况。“毒菜”问题未再出现反复,部分原因是各地对菜农违规用药打击更严,如在佛山三水、中山沙溪等地,均有菜农因使用高毒农药种菜而被判刑9个月。
    农产品离不开农药,就像食品离不开各类添加剂。然而,凡事都讲过犹不及,在蔬菜种植中超标使用农药,甚至使用限用的农药或禁用的高毒、剧毒农药,就完全走到了农药合理使用的反面。从佛山经验来看,依法严厉打击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是杜绝“毒菜”的关键所在。
    高毒农药的危害性显而易见。在蔬菜瓜果的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很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给消费者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危害。
    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对环境造成了重大污染。数据最有说服力:我国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目前一年使用175万吨左右的各种农药,其中七成进入土壤、空气和水域中,只有三成直接作用于目标生物体。
    其实,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我国早已有明文规定。2001年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就明确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
    农业部从2011年起就要求高毒农药经营单位核定规范化、购买农药实名化、流向记录信息化、定点管理动态化,做到高毒农药100%信息可查询、100%流向可跟踪、100%质量有保证。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又明确规定:“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然而,时至今日,相关规定及要求依然挡不住高毒农药喷洒在蔬菜瓜果上的脚步。高毒农药被随意买卖、滥用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连国家明令生产和使用的农药都在随意出售和使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剧毒、高毒农药的销售太过随意,未按规范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生物农药难以推广,尽管我国生物农药研发水平与世界相当,但成本高成为阻碍推广的一大难题;最根本的就是,我国农业至今仍然是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小农经济,导致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并且监管体制不健全,按照国家规定,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上市之前都要经过农药残留的检测,但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多地的农产品检测都形同虚设,致使农民对使用剧毒、重毒农药的认识不够深。
    禁用剧毒、高毒农药势在必行,不仅是国内民众健康之需,也是顺应国际大势之需。不少国际公约都明文要求严格管控剧毒、高毒农药的生产使用。可以说,今天的农产品市场也是一个全球化市场,时刻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况且,现在不少国外优质农产品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如果在农药残留上落后于国外产品,就连“家门口的竞争”,我们也可能输掉。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在立法规定蔬菜瓜果禁用剧毒、高毒农药之后,如何真正管好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还必须依赖监管。首先,从源头上严格管理农药。一方面,严控、严禁剧毒、高毒农药的生产,依法严惩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行为;另一方面,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定点经营,专柜销售,成人实名购买,禁止网络销售和购买高毒农药行为。
    此外,还要提高农贸市场农产品的准入门槛,加大蔬菜瓜果的农药残留检测,尤其是要加大小型农贸市场农产品农药的残留检测,确保流入市民餐桌上的蔬菜瓜果是合格的;再者,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分工,形成合力,严管高毒农药的使用。
    当然,政府除了严格执法,对违规使用超标农药者施以严惩外,还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更多新型生态、生物农药加快替代步伐,同时给农户发放补贴资金,让农户用得起、乐于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此多方发力,当有助于真正维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