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互联网+食品”正在改变民众的消费方式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15-12-17 11:52 来源:本站  作者:张敏    点击量:90次

  中国品牌网讯:近日,《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中最受关注的是,首次明确了网售食品的抽检标准,要求网络食品交易平台需备案IP地址、IP审查许可证明、网址等信息。未按要求公开入网商户信息的,可能面临20万元罚款。

  加强对网售食品安全监管,这是跟进“互联网+”时代步伐的需要,也是当下网售食品安全形势所迫。“互联网+食品”这一新型生活形态正在改变民众的消费方式,但与此同时,网售食品也呈现出并不美好的一面。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美好的东西愈发增多了。

  不久前,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微店销售的食品进行专项抽检行动,涉及10个较为知名的微信商家,产品包含了熟肉制品、糕点等44个批次,结果发现,由于制作、存储、配送等多个环节控制监管不过关,许多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合格率不足一半,菌落总数超标问题严重。事实上,网售食品还存在包装标识不规范、虚假宣传、售后服务缺失等多种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原因很简单。其一,网络食品生产经营准入门槛低,绝大多数网店经营食品的资质、能力和安全意识无法保证;其二,立法和监管存在空白地带,规范乏力,再加之由于网络食品经营涉及食药监、工商、电信、商务等多个职能部门,监管主体不明确;其三,消费者维权难,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查证追责。

  正是针对这些问题,修订草案着眼提高准入门槛,试图通过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台账制度等方式来加强监管。但是,仅仅把住“门口”还不行,从线下食品生产到网络销售再到消费等所有环节都要加强监管,这需要建立起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运营平台、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包括售后服务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

  目前,北京、河南等地都相继出台了地方性的网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但仅靠一两个省份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构建网购食品安全体系,必须是“全国一盘棋”,应当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平台,以及一支专业的互联网食品监管队伍。德国在2013年成立全国统一的网络食品销售监督机构——“互联网销售食品、饲料、化妆品、消费品及烟草产品控制中心”。该中心采取消费者举报、欧盟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与税务等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及媒体合作的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加强网络食品监管,效果很好。我国可以以此为参照。

  当然,网售食品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新生事物,与传统食品生产、经营、销售模式不同。这就要求,相应的监管思路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用传统管理思维的尺子去量新业态。加强监管是必须的,但不能把监管简单等同于遏制,更不要犯“洗脚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的错误。美国加州曾出台《家庭自制食品法案》,允许食品私营业主可将自制的烘焙制品、果酱、蜜饯等“无潜在风险的食品”推向市场。为保护“互联网+”优势,我们在某些方面不妨也宽容些。

  正如有学者指出,前端经营备案,中端平台监督,后端行政监管,各个环节都把实,网售食品才能算是管住了。我们期望,相关网络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尽快完善,让“吃货”们舒心放心地在网上扫货。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