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雨 22℃/15℃ 北风
  首    页
  中国金奖产品
  中国银奖产品
  中国绿色食品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品牌500强
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
中国绿色之星产品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中国名牌产品
省市名牌产品
中国有机食品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国世界金奖产品
中国世界银奖产品
中国工业大奖产品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中国政府质量奖
中国全国质量奖
省市政府质量奖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国驰名商标
省市著名商标
中国工业品牌百强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国家自文非物质遗产
中华老字号
省市老字号
中国专利奖
国家出口免验企业
国家地质森湿公园
中国名牌农产品
省市名牌农产品
国家重点新产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行业品牌榜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黑龙江粮食补贴混乱引质疑 千余米厂被迫停产

中国品牌网 时间:2023-02-21 03:11:38 来源:本站  作者:中国品牌新闻社   点击量:113次

  今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产量的十一连增,这是喜事。但是,粮食收购量高、库存量高,加工企业利润率低、开工率低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这样一种现象,黑龙江在今年专门出台了一项补贴政策,但是,这项政策却在全省掀起了轩然大波。

  今年4月15日,黑龙江省财政厅、粮食局、农发行共同出台了《黑龙江省水稻加工和玉米(1996, -12.00, -0.60%)深加工企业竞购加工政策性粮食补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文件中写道:为促进黑龙江省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对全省耽搁企业具备年加工能力10万吨及以上的水稻和玉米深加工企业,可以获得每吨200元的政府补贴,对粮食加工企业竞购国储粮的每吨水稻补贴200元。

  五常市某米业公司总经理 冯海龙:加入按10万吨的量(补)多少钱啊?那就相当于2000万,这2000万要说给一个企业来说,那就等于再建一条生产线不成问题。

  连同这份文件一同下发的一份享受补贴政策的稻谷加工企业名单,共102家。根据文件表述,这份名单是根据2014年粮油加工业统计年报和2015年1-3月份粮油加工企业月报情况严格筛选出来的信誉较高的水稻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都在10万吨以上。

  然而,就是这份“严格筛选”出来的名单,却遭到了质疑。

  在黑龙江鹤岗市一家不大的院子里,挤着两家米厂和一家制品厂,其中的一家海辉米业有限公司就是列入补贴范围的企业之一。见到有人过来,门口的门卫以为是买米的人,冲记者直摇头。

  门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2014年它就已经黄(倒闭)了,老板已经回家了。厂内也就一条生产线,规模不大。在得到允许后,记者走入院子,看到院子里杂草丛生、空无一人,并没有加工生产的迹象。门卫告诉记者,该企业由于借贷欠款太多,无力偿还,老板早已不知去向。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另外一家列入补贴范围的企业——鹤岗市实实米业有限公司,记者在院里没看到一粒稻谷,只杂乱地堆着一些破烂的生产设备,许多厂房的墙体已经倒塌,厂房内有一排排养殖用的铁笼,这里俨然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养殖场。

  经过走访调查,记者发现,鹤岗市列入补贴范围的10家企业当中,破产和关停的企业有4家。在列入补贴名单的鸡西市虎林的几家米业公司,记者也看到了同样的景象。这些公司的厂房不仅人去楼空,加工设备也已锈蚀严重,有的甚至连看门的门卫都没有,让人自由进出空荡荡的厂区。

  不仅破产关停的企业进入了补贴名单,一些连生产线都没有的粮食仓储企业也列入了本来只针对加工企业的补贴名单。哈尔滨益野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也是列入补贴范围的企业,然而记者在现场只看到了粮仓,并没有发现任何大米加工设备。

  哈尔滨益野粮食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洪彬指着粮仓向记者介绍,称“那个能达到三万多吨,这个能达到三万吨,这个也能达到三万多吨。”在记者问“车间在哪”时,郑洪彬指着一块空地说“我现在没车间,这就是车间”。郑洪彬表示,公司属于私营仓储企业,粮食全部不是企业的,是国家的,企业只挣保管费、仓储费。

  在另外一家益海嘉里(密山)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也是这次列入补贴范围的大米加工企业,但是这里同样买不到大米,因为他们的大米生产线刚开始安装,尚未开始调试,离正式生产还早得很。该公司销售主管潘伟健向记者表示,“现在啥也看不着,现在只是水稻,看不着米,机器刚调试”。

  记者经过近十天的调查,走访了数十家列入补贴范围的加工企业,发现其中有一半多的企业并不符合补贴标准。知情人告诉记者,在黑龙江省,列入补贴范围的102家大米加工企业,产能不达标的企业多达58家,超过半数,其中破产或完全停产的企业有13家,没有加工设备和尚未投产的企业7家。

  在记者的调查当中可以看到,许多达不到补贴标准或者破产、倒闭的企业都在这个补贴名单之内,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许多加工能力达标的企业却并没有进入名单,有些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份补贴名单。那么,这份补贴名单究竟是怎样出台的呢?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份名单的公布,并不是事先公示,而是直接下发的。

  佳木斯市桦川县米业协会会长谢殿宇表示,“我们突然接到通知了,有一个表,说哪家列入了补贴范围,我们莫名其妙被排到外面。”

  黑龙江某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张大雷对于这个名单是怎么确定的,也表示“不知道、不清楚”。

  那么名单上出现的这些粮食加工企业是否经过各省粮食部门严格审核后才上报的呢?鹤岗市粮食局局长武玉支表示,“这个不是我们选出来的,而是省政府、省财政局、省粮食局根据企业报的这个加工能力年报的能力,直接定的,名单就这么来的。”

  对于“停产的企业怎么会在名单中出现”,武玉支以“正在开会”回避了该问题。

  密山县粮食局局长王振明对这一问题回答表示,“(我们县的)名单是省里的鸡西直属库直接定的,不是经县里审核,报到中央储备粮鸡西直属库审核。”

  那么,这些纳入补贴范围的企业名单是否就是由省里直接确定的呢?为了弄清补贴中的疑问,记者来到了黑龙江省粮食局,该局副局长王乃巨表示,是“企业先申报,由县级粮食部门审核,然后再报道省粮食局。”

  王局长告诉记者,这些停产、没有生产线的企业,主要是因为自己虚报和地方粮食局审核不严才进入了补贴名单。他表示,“在审核过程中,基层工作的问题肯定存在,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瑕疵客观存在我们承认。”

  那么,补贴名单到底是如何制定的,仍然是一笔糊涂账。对于这一关键问题,黑龙江省、市、县各级粮食主管部门仍然在互相推诿。

  这项政策推行之后,由于补贴力度不小,获得补贴的企业有了大的降价的空间,结果使整个市场陷入了混乱。补贴了102家企业,且不算其中有58家不合格的,后果就是全省超过1000家的米厂被迫停产。

  由于列入补贴范围的企业加工销售一吨政策性水稻可以获得200元的政府补贴,这相当于每斤大米多了0.15元的利润,许多得到补贴的企业降低成品的价格导致低价竞争,许多企业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迅速下滑的价格“击倒”。

  富锦市某米业公司经理国福成告诉记者,“做粮食买卖本身就意味着能挣个2分、3分就是好买卖了,5分钱就是暴利了。”

  佳木斯市桦川县米业协会会长谢殿宇也表示,“价格差到一毛五(一斤),这么大差距,我们跟他们没法竞争。“

  据记者了解,该文件出台后的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全省1488家大小米厂,被迫停产的超过1000家。

  鹤岗市某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友良表示,“我一天出300吨米,一吨就是(亏)160元钱,一天就亏48000元,将近5万块钱,我企业顷刻间就没办法生存了。”

  黑龙江省农垦建三分局某米业公司负责人腾略信表示,“一看这个文件我就流泪啊,我们干企业的不容易,上千万的投入,现在就停了,面临倒闭,确实是不公平啊,都停了没活干。心酸啊,太心酸了。”

  对粮食生产进入补贴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黑龙江这次出台的补贴政策对于全省粮食市场来说,却是一场“添乱”。不仅补与不补是一笔糊涂账,而且还使全省稻米加工行业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粮食局已经派出了五路工作组,分赴全省各地进行核查。央视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示,应该从省粮食局开始核查。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招聘英才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中国品牌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

中品网(北京)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运营维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427998

北京环盟国际文化传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569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