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哈图
“阿斯哈图”是蒙古语,意思是险峻的岩石。它位于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北部,包括4个景区,面积25.78平方公里。在海拔约1700米的北大山绵延的山脊上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貌——阿斯哈图石林。园区内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有专门的服务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该园区不仅是花岗岩地貌的天然博物馆,也是理想的地质科普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
园区依据山脉走势和石林分布的集聚程度,分为4个景区。从公园售票处到景区有专门的旅游环线巴士,自驾车也可以到达,景区间的车程大概是5分钟。在山下的旅游服务中心区建有大型旅游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蒙古包群等,为前来旅游的中外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娱乐、车辆、导游等多种服务。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地貌有两个主要的特点,其一是花岗岩的层状性。出露的花岗岩呈非常好的似层状,十分类似于沉积岩层;其二是花岗岩的分布特征,这类花岗岩石林主要分布在北大山的山脊上。
花岗岩石林的发育过程与该地区的地貌演化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侵入-出露阶段阿斯哈图花岗岩的侵入时代为晚侏罗世,距今约1.5亿年。在经历了大兴安岭的多次隆升和夷平之后,花岗岩出露于二级夷平面上。
冰川作用-石林雏形阶段第四纪时期,北大山地区广泛发育山谷冰川。冰川对花岗岩的刨蚀和拔蚀作用,对原有地貌进行了强烈地改造,形成了冰斗、冰蚀洼地、刃鳍和角峰等冰川地貌。冰川在流动过程中,由于自身巨大的重量而对花岗岩产生了平行于地面的剪切力,从而导致了花岗岩中近于水平节理的发育。凡现今发育石林的位置,无一例外的都位于脊峰处,也正是冰川形成刃鳍或角峰的位置。这构成了花岗岩石林的雏型。
风化作用-石林成形阶段形成于峰脊处的花岗岩石林雏形,在物理风化、化学作用和寒冻风化作用下,各种裂隙沿十分发育的节理逐渐扩大,并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分解、崩塌,形成棱角分明的单个石墙、石柱等。强烈的风蚀作用使棱角分明的石林不断圆滑,整体呈浑圆状。由于迎风面所受到的风蚀远强于背风面,所以石林大多具有一面凹一面凸的特点。继续的风化作用可使得花岗岩石林进一步崩塌或倒塌,石林逐步变矮,并最终消亡。
康熙沐浴井
热水园区位于经棚镇北30公里处,温泉分布面积约1公里。史载清康熙皇帝曾到此沐浴,至今仍保留“康熙浴井”遗址。温泉水中富含氟、氡等47种微量元素,水温高达83℃,对人体循环、消化、运动系统等有奇特疗效。
平顶山园区
克什克腾万合永平顶山地区的群山峻岭中,有数以百计的第四纪冰斗。专家考证,万合永平顶山地区的冰斗群是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发育最好,期次最全,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冰斗群。它的发现为中国北方地区地质科研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基地。
热水温泉园区
热水塘温泉位于热水旅游开发区,热水富集于乌梁苏台河谷北岸山前破洪积扇群上,地下热水赋存在花岗岩体的构造裂隙带中,热水分存面积0.3平方公里,水温最高83℃,单井最高涌水量2592吨/日。热水塘天然热水含有微量的铀、镭、氡及硫化氢气体,这些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浑善达克园区
浑善达克沙地属沙地高平原区,海拔1300-1400米。此地带多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沙丘大部分为垄状、链状,少部分为新月状,呈北西——东南向展布,丘高10-30米,丘间多甸子地,由全新统浅黄色细沙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