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内群峰峻岭,奇石林立,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海拔1355米的会仙峰,远望如一头雄狮昂首吼叫,故又名狮子峰,它耸立于群峰之中,直插云霄,有“势临武夷俯闽赣”之气势。山下林木郁郁葱葱,山上岩石嶙峋,绝壁悬崖,而随处可见石缝中生长的台湾松姿态婆娑,秀色横溢,山顶峭壁边依势建一古庙,即会仙寺,坐于平台饮酒对弈,仙人般飘逸,洒脱,在岩泉另一高峰岫峰顶千年占刹洋岫寺旁,有一花岗岩石洞,洞口约2太见方,深约3太,洞顶有1米见方“天窗”,置身洞中如坐井观天,洞壁花岗岩经风化形成了粒粒米状的颗粒,散落至洞中央池上,溢出层层黄色油状浮物,阳光照射,油光泣泣,实在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林荫石道现仙踪,登临洋岫峰,半坡林荫小道有一巨石,表面有一个长达1尺、宽4寸、深半寸的“足迹”,俨然一脚印,五趾痕迹清晰可辨,大概是某位仙人经过此处欣赏美景而单足停憩留下的;层坪飞瀑,银龙自天降。走近层坪工区,便听见水声淙淙,回音萦绕。溪水流峭壁边,陡然下降至百米深的山涧,置身于瀑下,人间烟火,何以再恋?山水之乐,龙头寨水库漾喜。
1、会仙寺
会仙寺位于会仙峰山顶陡崖之上,每年七月初一开山门时,近在岩泉,远至福建邵武、光泽的香客经各绎不绝前来进香。有石砌小道通山上,下部尚平缓,愈上,山势愈陡险,明代地理学家黄仪,游罢会仙峰后曾感叹道:“孤峰群岭,帏卒拔天;磴道悬古藤,幽洞吞绝汉。顶摩三曜斜,气嘘九云乱;钟磬下高风,杳杳空中散。“对于会仙寺的来历还有一个民间传说。
2、洋岫寺
位于洋岫峰景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遭到严重破坏,后民间重新修葺。现在从石垒山门、登山踏步、石香炉、土地神像和周边郁郁葱葱的古树上依稀还能看出当年鼎盛的香火。现在的洋岫寺座落于悬崖陡壁之间,由楼上楼下共七间木结构建筑组成。
3、层坪古亭、古桥
从层坪向会仙峰出发,行至山脚,有一亭一桥,供人们登峰前短时休憩之用,现也有很多人在这进香。亭为木结构、翘檐、顶部盖瓦,约16平方米。桥为石质拱形构造,桥身已经长满了植物,但桥面依然整洁、平整。
4、洋岫石亭
此处原来为通往洋岫古寺的必由之路,当年过往香客、行人颇多,于此修建了半山石亭供人们中途歇脚之用。石亭为花岗岩制作,拱形花岗岩顶,仅有向路的一侧开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