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
在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 与穿山隔江相望, 海拔194米, 相对高度44米, 面积2.75公顷,山体被割切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孤峰。塔山山上有明建古塔; 8角, 7层, 实心, 砖结构, 高13.3米, 北面嵌佛像, 称寿佛塔。远看如屏风, 亦若舰只行驶江上, 又称“军舰山”。
寿佛塔——寿佛塔是桂林景点中四大名塔之一,位于小东江西畔海拔194米的塔山之上(相对高度44米),与穿山隔江相望。寿佛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式楼阁式佛塔,青砖叠砌浇灰浆,高13.3米。近看塔山旁边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从峰顶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粤西日记》谓"若岐若合,亭亭夹立,盖以脆薄飞扬见奇"。寿佛塔最底层高1.56米,每面宽2.95米,逐层递减,层间以五层凸砖线条相隔。该塔塔身的模式和两江砖塔有点相似,寿佛塔是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佛塔,而两江砖塔是八角七层空心楼阁式文塔。该塔第二层北面嵌青石镶刻的“南无无量寿佛”一尊,图案已经模糊难辩,顶部为覆体型,上冠葫芦宝顶,为中国常见的中国六角式宝塔。
穿山
穿山在市区东南、七星区西南的小东江东岸,距市中心3.5公里,海拔224米,相对高度94米,面积25.25公顷。穿山5峰逶迤,状若雄鸡,西东为首尾,南北为两翼,中峰为背,西峰上的月岩,恰是鸡的眼睛,与隔江的龟山,犹两鸡相斗,栩栩如生,合称"斗鸡山"。明孔镛有"巧石如鸡欲斗时,昂冠相距水东西。红罗缠颈何曾见,老杀青山不敢啼"之句。又5峰耸立,形如笔架,亦有"笔架山"之谓。西峰上有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南北贯通,高9米,宽13.3米,长31米,如当空皓月,宋称月岩,或题为"空明",故又有空明山之名。明俞安期诗云:"穿石映圆辉,明明月轮上,树影挂横斜,还如桂枝长。"
穿山之东有宝塔山。远在100万年前,两山原为一体,地球造山运动把二者分离了。如今,小东江在两山间缓缓南流,像一条带子仍然把它们紧紧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辉洒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构成"三山晨曦"诗境,给一日之计以无限活力。
大圩古镇
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面积193.78平方公里,大圩古镇是桂北的水陆码头,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农副产品和舶来品的集散地。大圩古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是百里漓江和漓江东线旅游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
黄牛峡
在漓江西岸,磨盘山南,与碧岸隔江相峙,距桂林约30公里,峡上多奇石,如碧莲,狮虎、蝙蝠、如黄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转90度大弯,流分为二,拍击3个洲渚,滚滚南去。民谣谓“九牛对三洲,河水两边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这一带江面开阔,莲花状峰丛绵亘数里,气势磅礴,以险奇胜。
望夫石
望夫山位于漓江江西岸,斗米滩前,距桂林约37公里。山顶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婴儿凝望远方丈夫的妇女,因名望夫山,亦名望夫石。清代诗人李秉礼就望夫石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云鬟湿,烟横黛眉青。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漓江的望夫石,宋时传为化缘和尚变的,称仙人石。到了清代,传为一家3口,船到了滩前只剩一斗米,水浅不能行船,粮尽了,丈夫上山找不到吃的,心急化成石人。妻子背着孩子上山寻找,看见石人丈夫,伤心焦急,一同化成石人。望夫的不同传说,共同反映了旧时代妇女悲惨的依附地位,以及人民对温饱、安定、团圆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冠岩
冠岩是近年来在桂林诸岩洞中脱颖而出的新型旅游洞穴。自开发以来,它的独特游览方式一直吸引着广大的游客。先是从半山腰入洞,乘坐30多米高的观光电梯直入洞内,仿佛坠入瑶池一般,然后在景观奇异的洞穴中游览,不一会来到了洞内有轨电车旁,乘上小电车,穿过神秘变幻的地下峡谷,几分种后便到了气势恢宏的棕榈树大厅,这里琳琅满目的石钟乳令您感觉走进了巨人国的热带雨林,是桂林诸岩洞的一大奇观。欣赏完棕榈大厅,下到地下河码头,乘小游船在约一公里的暗河中探奇,更是别有风味。上了岸后,还有"天窗、瀑布、金羽琴、嫩雪石"等岩溶奇观在等着您。加上导游小姐亲切的话语与优质的服务,令您感觉到游冠岩从远古到现代只是一瞬这种超越时空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