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峰卧佛
全长416米,肩高68米,“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迄今为止发现世界最大的天然山体卧佛。
卧佛
马头石
远眺龟峰
位于龟峰以东600米的金钟峰北侧。在半山腰上有一怪石从石缝中探出头来,形似马头,鼻和眼毕肖,双耳竖起,马头后面是一沟茵草,成了马颈上倒竖的鬃毛。
玉兔石
在龟峰以东2公里的玉兔峰的顶上。有一石形如玉兔,躬背,短尾翘起,蹲伏,竖起两耳,鼻翼掀动。
蟾蜍望天石
在龟峰景区中心,锦屏峰左侧半山腰的崖壁上。有一块巨石,褐色,状似蛤蟆。头朝天,两眼圆鼓,企望天鹅飞来;四肢弯曲,半蹲半坐,跃跃欲跳;山顶有水直泻而下,落在它张开的大口中。
南岩寺
始建于晋代,随岩而立,不瓦而栋,不檐而藩,寺内现存造型精美
南岩寺
的石龛4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在自然洞穴中开凿的石窟,被誉为“中华第一佛洞”和“南方敦煌”。
龟峰寺
位于龟峰景观中心。唐乾宁间(894-895),僧人茂蟾肇基础始建灵胜寺。南唐吏部尚书徐铉舍宅扩建,宋咸平、景德间(998-1004),真宗赐名“瑞相寺”;南宋宰相陈康伯奏请朝廷,改名“显亲崇福寺”;高宗时又改名龟峰寺。明洪武间里人舒贵卿筹资增建香院。今圮。
招隐庵
又名尼姑洞。位于灵芝峰北的半山腰上。以岩洞为庵,有狭小
春满龟峰
的石阶可登。洞内有石床、石臼等石具。洞壁上刻的“招隐庵”三个字,是清乾隆年间彭卿所书。洞外有连云蹬的题词石刻。相传南宋末年,附近有一民女,父母强迫她出嫁,她矢志不从,毅然离家逃婚,潜入此洞落发为尼。
龟峰寨
位于一线天附近。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罗大江、忠王李
摩崖题刻
秀成先后率领部队入驻弋阳,在龟峰“一线天”附近垒石筑城,与清军激战数次。现存城墙遗址。后人称之为“龟峰寨”。
摩崖石刻
共计200余条,自中唐至今,历代名人在龟峰留下题咏、书法石刻甚多,大部分在“振衣台”至“一线天”一带,形成石刻长廊。振衣台石刻,在振衣台内侧石壁上。自中唐以来,历代均有题刻。书法有篆、隶、楷、行、草诸体,刻艺精湛,风格殊异。除振衣台、招隐庵题刻较多外,各景点还有龟峰、四声谷、一线天、渊默雷声、摩尼洞天、别有洞天、天然三叠、阮啸等字体较大的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