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碑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6年,重建于1959年,位于茅家岭雷公山中腰,座东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长宽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来题写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题词,东面刻有刘少奇、朱德题词;南面和北面分别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题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纪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岗石分砌而成,呈银灰色,气势雄伟,庄严壮观 。
以革命烈士纪念碑为中心,东侧为烈士公墓,南侧为子芳亭、施奇烈士塑像;北侧为十五烈士被秘密杀害处,西南侧是集中营茅家岭监狱旧址及摆着各种刑具的审讯室。其中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6年,重建于1959年,位于茅家岭雷公山中腰,座东朝西,高28.5米,呈正方形,其中碑座高7米,长宽各20米,正面刻有周恩来题写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九个镏金题词,东面刻有刘少奇、朱德题词;南面和北面分别刻有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题文,碑底座刻有烈士纪念碑碑文;整座碑系花岗石分砌而成,呈银灰色,气势雄伟,庄严壮观。
本部旧址—周田村
上饶集中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设在周田的“军官队”和“特训班”。
“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当局无视共产党的严正抗议和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公然颠倒是非,于 1月 17日发出通电诬蔑新四军“图谋不轨”,发动“叛变”,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 1941年 2月 17日,国民政府军委会正式颁发了密件《新四军被俘官兵简训实施办法》。企图通过所谓管训,向被俘新四军人员灌输反动思想毒素,采用高压和怀柔两种手段,妄图被俘人员叛变革命,转而为国民党当局效命。这是建立上饶集中营的反动宗旨。管训实施计划具体由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撰写实施。 1941年 3月,顾祝同正式在上饶市南郊的周田村设立集中营,亲押被俘的新四军将士以及爱国民主人士。
周田村是四面环山的偏僻村庄,国民党宪兵特务用剌刀、枪托撵走了大部分农民,抢占民房、祠堂和庙宇,挑选其中好一点的房屋经过修葺后作为自己的住地,差的改作牢房。 3月底,军官队进驻周田村,与此同时,原来关押在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茅家岭监狱的一批“政治犯”也转囚到周田,编为“特训班”。于是,一个以周田村为中心,横跨现今区、县两地,包括李村、七峰岩、茅家岭、石底等处监狱在内的集中营,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李村叶挺囚室旧址
李村叶挺囚室旧址位于上饶县皂头乡李村。原系国民党第三战区高干招待所。是江南自然村落普通民居,单门独院,红石围墙,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褐色陶瓦。西南角空出一露天小院。 1941年 1月,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为保存革命力量,奉命下山与敌谈判,旋即被扣押在安徽歙县,后押送上饶集中营七峰岩,几天后转囚李村。叶挺囚室在北屋西侧,门对小院。皖南事变中被俘新四军高级干部有些也被囚禁于此。叶挺将军在此被关押 6个月,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在墙上写下:“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等诗句。可惜这些光照千秋的诗句,被看守的宪兵涂抹,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