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古村由梁氏祖先开基于南宁初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基祖绅公至今历传了33代。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村地处庐吉泰交汇点,水运方便,人口稠密。元末明初,渼陂街随着发展的需要,分节段不断延伸;至明朝宣德年间,街市日趋完善,店铺鳞次栉比;至清光绪年间,渼陂街处于鼎盛时期,不仅有一百多家店铺,还建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形成了以梁显哲、梁显召、梁显豪、梁显吟四兄弟为首的四大商业巨头(当地人称“四大家族”)。
古村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可谓山抱水环,天然形胜。古村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铺路,排水设施完备。古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布局错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铺路,排水设施完备。村边28口水塘如珍珠项链般串连环绕,小桥流水,息息相通。村边有一株古樟,参天立地,被雷劈成两半后,落地生根,根又长出新枝,堪称天下一奇。古村现有民居503栋,明清建筑367栋,古祠堂近20座,古书院4座,古庙宇1座,古楼阁1座,古牌坊4座。梁氏宗祠永慕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石柱四面皆镂刻着嵌有“永慕”二字的20余副长联,可以看作楹联、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博物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渼陂村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曾是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许多革命旧址、旧居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村里至今还保留有大批红色革命遗址和战争年代的文物。
渼陂村的牌坊分三类。除牌楼式门的古槐第牌坊、牌坊式照壁———“多留余地”坊外,另有两处真正意义上的牌坊———贞节坊。这两处牌坊为一对母女的贞节坊。母亲名唤菊,生下女儿不久丈夫死去,含辛茹苦把女儿抚养成人,并许配给邻村一小伙为妻。但女儿尚未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从此,母女都未再嫁。老死家中。时人为褒奖母女特设大小贞节坊两座,两坊之后,均建有节孝祠。所残存者为女儿坊,由于是未嫁而寡,故牌坊明次间均填以砖墙而不开门,仅在明间现拱门形状。坊顶设有“冰清玉洁”字
样。由贞节坊可见,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桎梏是何等惨烈。
在“翰林第”附近的“连理樟”也有个传说。“连理樟”也叫“夫妻村”,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在上世纪初,两棵树先后古枯。但是在革命战争中,由于革命军队在永丰县抓获了沾满人民鲜血的国民党将领张辉瓒,在东固将其公决。他的头被悬挂于右边这棵樟树的枝头,之后这棵树就活过来了。有人传说在张辉瓒的湖南老家埋葬张的墓穴里只有张的身子,而没有人头。
关于“连理树”有另外一个传说。一个住在树边的大户人家认为这两棵树太大了,根都伸到自家院子里,便将伸进院内的树根挖了。之后,这户人家的老爷陆续娶了6个老婆,都没有一人生育,第七个老婆是带孕嫁进来的,但后来又不知怎的无缘无故流产了,最后这户人家没有了后代。 村里有28口水塘,口口相通,错落有致地排出八卦图形,象征天上的28星宿护卫这个美丽的村子。村里老人说,这28口水塘原先都有沟渠相通的,夏天里,小孩子们可以从这口池塘爬到那口池塘,玩捉迷藏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