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球图
1300年前,在中国唐朝有一项最流行、最时尚的体育运动,上至皇帝、官僚,下至百姓,就连宫廷中的宫女都喜爱这项运动,这就是打马球运动。
《马球图》绘于唐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长6.68米,高2.29米。现在您看到的只是《马球图》的局部,图上有山有树有石,是一处山间开阔地,临时用作了球场。
观鸟捕蝉图
《观鸟捕蝉图》高2米。宽1.5米。出土于陪葬墓章怀太子李贤墓,描绘三位宫女散步与伫立的情景。画面中一共有三位宫女,右边一位头梳小园髻,身穿唐人流行的半臂衫和曳地长裙,右手轻执金钗,左手托起披帛,正在仰头望着前方盘旋的一只戴胜鸟。她的动作是优雅而轻柔的,高贵而不失身份的,但她的眼神,她的表情,她的体态清楚地表达出此时的心情:羡慕、无奈与期盼,比起美丽的戴胜鸟,自己的美要远远胜过一筹,但戴胜鸟可以翱翔云天,甚至飞进常人根本无法进入的后宫宅院,自己却无法越出宫墙半步。美丽是可贵的,而自由价更高,空有美丽而无自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如何能象小鸟一样飞出宫墙,她望着就要飞去的戴胜鸟,内心深处在羡慕,在无奈,在企盼...
鉴若止水铜镜
“当眉写翠,对脸传红,依窗绣幌,具含影中。”这是一首刻在唐代铜镜上的小诗,赞美了唐代铜镜制造工艺。1972年从陪葬的乾陵章怀太子墓出土了一件带铭文的铜镜,铭文写道:“鉴若止水,光如电耀,仙客来磨,灵妃往照,写太征神,凝兹巧笑。”依据铭文我们称之为鉴若止水镜。镜呈圆形,厚胎平沿,它的直径是24.5厘米,厚度约为1.7厘米,重量在4公斤左右,它的正面经过抛光打磨,至今仍旧明亮如新。背面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以半球形钮为中心,四周雕刻双线方格,格内外皆饰飞禽走兽与花枝;外区置鸳鸯、麒麟和海石榴,边缘刻出缠枝蔓草纹。两区均为高浮雕工艺,工艺精湛,铜质精良,银光莹莹,盛唐铜镜雍容华贵之风囊括其中。
朱雀门东阙楼
两座用青砖垒起来的高大的建筑和中间宽阔笔直的神道。高大浑厚的青砖建筑是当年阙楼的遗迹,是陵园里不可缺少的礼制性内容。神道是通向祭奠和陵前的导引大道,又称御道、司马道,这种神道每一座陵园都有。再往前看,两座乳峰顶上也有一座呈梯形状的建筑,它们也是当年阙楼的遗迹,像这样的遗迹在浩大的陵园中共有12座,陵园南边因为有三重门,每座门外都有两处阙楼,所以仅南边就有6处遗迹。
阙,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在高等级的都城、陵墓、宫殿外都有设置,它有四种作用:一是观望、守卫;二是区别等级尊卑;三是张贴政令;四是思过反省。完整的阀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遗迹外,在它的上面还建有单檐或重檐的楼阁式建筑,建筑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它们的结构形式在唐墓壁画中可以找到。为了保护当年阙楼的遗迹,文物部门在4处阙楼遗址外面用青砖按照原来的形状进行了保护,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场景
“丝路胡人外来风——唐代胡俑展”是乾陵博物馆借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深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展示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国际性,拓展乾陵文化内涵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陕西省建国以来出土的胡俑文物和近年来新出土珍贵文物的首次集中陈列。展览系统地展示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胡人在唐长安城的活动状况,揭示了唐代对外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